丁香空結雨中愁出自於五代李_《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卷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壹樣,愁緒依然深鎖。風裏的落花那麽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裏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擴展資料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沈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_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淒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壹聯工穩的對仗,壹人事,壹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
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裏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向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