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起義 張獻忠起義是怎麽回事?
明末清初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
張獻忠( 1606?1646)字秉吾,號敬 軒,延安衛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家貧,曾在延安府(今屬陜西)充捕快手,繼投邊營。
崇禎三年( 1630),陜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是 年十月,農民軍首領王嘉胤據府谷,破河曲。
獻忠率米脂十八寨農民應之, 自號八大王,人稱“黃虎”。翌年,獻忠已成為農民軍三十六營中的壹營之 首,轉戰陜豫?八年(1635),東征皖北,眾逾萬人。
九年( 1636)闖王高 迎祥被俘死,獻忠壹軍稱最強。同年秋,獻忠義軍自均州(今湖北丹江口) 與老 *** 馬守應等攻襄陽,又聯合羅汝才、劉國能等人東下,與久據皖中英 山、霍山的賀壹龍、賀錦合營,轉戰至淮陽。
十年( 1637)春,轉戰太湖、 蘄州(今湖北蘄春西南)、黃州(今湖北黃岡)、安慶等地,破和州(今安 徽和縣)、含山、定遠,眾至二十萬。同年秋,明軍集中兵力,加強部署, 進行反撲。
起義軍連遭失利,先走麻城,後西退至谷城。為保存實力,獻忠 於十壹年(1638)五月偽降於明總理六省軍務兼兵部尚書熊文燦。
獻忠偽降後,名義上歸明朝節制,實際惟向熊文燦催索餉銀。他屯兵 數萬於谷城,打造武器,訓練士卒,為再舉義旗進行準備。
十二年( 1639) 五月,再起,奪取庫藏,釋放獄囚,誅殺地方官吏,谷城、房縣所駐明軍多 投降起義軍。七月於房縣西之羅彳英山敗明軍左良玉部,斬獲甚巨。
熊文燦 因此棄市,左良玉降秩三級。獻忠軍威名大震。
十月,明兵部尚書楊嗣昌督 師至襄陽,部領各路兵凡十萬,以“四正六隅”之策進剿起義軍。十三年 ( 1640)春,瑪瑙山等役義軍連敗,退於興歸山區,收集散亡。
後轉戰於湖 廣、四川、陜西三省交界地帶,數月後連破新寧(今四川開江)、大竹、大 昌(今重慶巫山北)、開縣,尋連克川東各州縣。 又針對楊嗣昌圍剿戰略, 采取“以走致敵”之計,自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1641 ) —月,北起廣元, 南至瀘州、南溪,西起成都,東至巫山、夔門(今重慶奉節),義軍足跡幾 遍全蜀。
明軍疲於奔命,只得尾隨其後,問其所向。十四年二月,獻忠突然 率軍出川入楚,攻占襄陽,殺明襄王朱翊銘,發庫藏銀賑濟饑民。
楊嗣昌 被迫自縊,其圍剿戰略徹底失敗。張獻忠起義軍開始進入極盛時期,轉戰 河南、湖北及皖中北部各州縣。
十六年( 1643 ),又在蘄黃壹帶號召農民參 軍,隊伍迅速擴大,五月取武昌,執明楚王朱華奎以王府所存銀錢散濟貧 民。改武昌為天授府,以為京都,稱大西王。
建制置官,開科取士,蘄、黃 壹帶二十壹州縣悉附。八月,棄武昌西進,復南下蒲圻、嘉魚,克長沙。
又 攻占常德、寶慶(今湖南邵陽)等府。分兵進攻江西。
十月,連破永新、吉 安、萍鄉、袁州(今江西宜春)、安福、萬載等城。十壹月克建昌(今江西 南城),繼下撫州、南豐。
起義軍在楚贛之間進兵神速,所至輒破,每使敵 軍猝不及防。當時,湖南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廣東北部以及廣西全州已皆在農民軍控制之下。
農民軍占領長沙後,於所克州縣設置官吏,傳檄遠近,令所屬州縣民眾 照常營業,宣布錢糧三年免征。同時嚴肅軍紀,嚴禁殺掠。
農民軍還在常德 刑殺宗室貴族及橫暴官紳,並將楊嗣昌家霸占的土地還給農民。故湖南、江 西農民群起響應。
十六年歲末,張獻忠決計入川建立基業,遂率軍打進四川。十七年 ( 1644)正月下夔州、萬縣、涪州(今重慶涪陵)。
繼由江津順流東下,六 月克重慶,執殺明四川巡撫陳士奇。 八月克成都後,分兵略地,先後下四川 州縣五六十。
十月,以成都為西京,建立政權,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崇 禎十七年為大順元年,並設置內閣和六部,對前明投順官吏加以任用。以汪 兆齡為內閣大學士兼左丞相,嚴錫命為大學士兼右丞相,胡默為吏部尚書, 王國寧為戶部尚書,吳繼善(壹雲江鼎鎮)為禮部尚書,龔定敬為兵部尚 書,李時英為刑部尚書,王應龍為工部尚書。
還建置各院監寺科道,委派官 吏。地方政權分府、州、縣,分設知府、知州、知縣等官。
同時統壹軍制, ***編壹百二十營,營設總兵。最高武官為將軍,有孫可望、李定國、劉文 秀、艾能奇等,次有都督多人。
為收羅人才,還開科取士,所取進士舉人分 別選授中央及地方官吏。 為吸取外國先進科學技術,聘請意大利傳教士利類 思、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為“天學國師”,詢問西方各國政事、天文、數學 等方面的知識。
二人曾為獻忠制作天球儀、地球儀和日晷等。張獻忠在四川嚴厲鎮壓橫暴地方的官紳和地主,但措施過激,波及面過 寬。
起義軍內部則嚴格約束士卒,不許淫掠。 對違紀者有由“捆打”至“梟 示”的處罰,但往往禁而不止。
還釋放獄囚,散府庫金銀賑濟貧窮。在起義 軍占領時期,過去曾受官紳地主壓迫的奴仆或紛起暴動響應獻忠,或向起義 軍地方官府告發故主罪狀,使其受到制裁。
起義軍尤註意團結少數民族,派 人到各地招撫各少數民族,免其三年租賦。 除個別部族外,四川少數民族多 行歸附。
為保持過去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茶馬貿易,獻忠還任命雅州 (今四川雅安)知州王國臣為茶馬禦史,以司其事。獻忠占據四川時期,李自成領導。
張獻忠起義是怎麽回事? -
張獻忠(1606?1646)字秉吾,號敬軒,延安衛柳樹澗(今陜 西定邊東)人。
家貧,曾在延安府(今屬陜西)充捕快手,繼投邊 營。崇禎三年(1630),陜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
是年十月, 農民軍首領王嘉胤據府谷,破河曲。獻忠率米脂十八寨農民應之,自 號八大王,人稱“黃虎”。
翌年,獻忠已成為農民軍三十六營中的壹 營之首,轉戰陜豫。八年(1635),東征皖北,眾逾萬人。
九年闖王 高迎祥被俘死,獻忠壹軍稱最強。同年秋,獻忠義軍自均州(今湖北 均縣)與老 *** 馬守應等攻襄陽(今湖北襄樊),又聯合羅汝才、劉 國能等人東下,與久據皖中英山、霍山的賀壹龍、賀錦合營,轉戰至 淮陽。
十年(1637)春,轉戰太湖、蘄州(今湖北蘄春西南)、黃州 (今湖北黃州)、安慶等地,破和州(今安徽和縣)、含山、定遠,眾 至二十萬。同年秋,明軍集中兵力,加強部署,進行反撲。
起義軍連 遭失利,先走麻城,後西退至谷城。為保存實力,獻忠於十壹年五月 偽降於明總理六省軍務兼兵部尚書熊文燦。
獻忠偽降後,名義上 歸明朝節制,實際惟向熊 文燦催索餉銀。他屯兵數 萬於谷城,打造武器,訓 練士卒,為再舉義旗進行 準備。
十二年(1639)五 月,再起,奪取庫藏,釋 放獄囚,誅殺地方官吏, 谷城、房縣所駐明軍多投 降起義軍。七月於房縣西 之羅筷山敗明軍左良玉部,斬獲甚巨。
熊文燦因此棄市,左良玉降秩 三級。獻忠軍威名大震。
十月,明兵部尚書楊嗣昌督師至襄陽,部領 各路兵凡十萬,以“四正六隅”之策進剿起義軍。十三年(1640) 春,瑪瑙山等役義軍連敗,退於興歸山區,收集散亡。
後轉戰於湖 廣、四川、陜西三省交界地帶,數月後連破新寧(今四川開江)、大 竹、大昌(今四川巫山北)、開縣,尋連克川東各州縣。又針對楊嗣 昌圍剿戰略,采取“以走致敵”之計,自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 (1641) —月,北起廣元,南至瀘州、南溪,西起成都,東至巫山、 夔門(今四川奉節),義軍足跡幾遍全蜀。
明軍疲於奔命,只得尾隨 其後,問其所向。十四年二月,獻忠突然率軍出川入楚,攻占襄陽, 殺明襄王朱翊銘,發庫藏銀賑濟饑民。
楊嗣昌被迫自縊,其圍剿戰略 徹底失敗。張獻忠起義軍開始進入極盛時期,轉戰河南、湖北及皖中 北部各州縣。
十六年(1643),又在蘄黃壹帶號召農民參軍,隊伍迅 速擴大,五月取武昌,執明楚王朱華奎以王府所存銀錢散濟貧民。改 武昌為天授府,以為京都,稱大西王。
建制置官,開科取士,蘄、黃 壹帶二十壹州縣悉附。八月,棄武昌西進,復南下蒲圻、嘉魚,克長 沙。
又攻占常德、寶慶(今湖南邵陽)等府。分兵進攻江西。
十月,連破永新、吉安、萍鄉、袁州、安福、萬載等城。十 壹月克建昌(今江西南城),繼下撫州(今江西臨川)、南豐。
起義 軍在楚贛之間進兵神速,所至輒破,每使敵軍猝不及防。當時,湖南 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廣東北部以及廣西全州已皆在農民軍 控制之下。
農民軍占領長沙後,於所克州縣設置官吏,傳檄遠近,令所屬州 縣民眾照常營業,宣布錢糧三年免征。同時嚴肅軍紀,嚴禁殺掠。
# 民軍還在常德刑殺宗室貴族及橫暴官紳,並將楊嗣昌家霸占的土地還 給農民。故湖南、江西農民群起響應。
十六年(1643)歲末,張獻忠決計入川建立基業,遂率軍打進四 川。十七年(1644)正月下夔州、萬縣、涪州(今四川涪陵)。
繼由 江津順流東下,六月克重慶,執殺明四川巡撫陳士奇。八月克成都 後,分兵略地,先後下四川州縣五六十。
十月,以成都為西京,建立 政權,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崇禎十七年為大順元年,並設置內閣 和六部,對前明投順官吏加以任用。以汪兆齡為內閣大學士兼左丞 相,嚴錫命為大學士兼右丞相,胡默為吏部尚書,王國寧為戶部尚 書,吳繼善(壹雲江鼎鎮)為禮部尚書,龔定敬為兵部尚書,李時英 為刑部尚書,王應龍為工部尚書。
還建置各院監寺科道,委派官吏^ 地方政權分府、州、縣,分設知府、知州、知縣等官。同時統壹軍 制,***編壹百二十營,營設總兵。
最高武官為將軍,有孫可望、李定 國、劉文秀、艾能奇等。次有都督多人。
為收羅人才,還開科取士, 所取進士舉人分別選授中央及地方官吏。為吸取外國先進科學技術, 聘請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為“天學國師”,詢 問西方各國政事、天文、數學等方面的知識。
二人曾為獻忠制作天球 儀、地球儀和日晷等。 張獻忠在四川嚴厲鎮壓橫暴地方的官紳和地主,但措施過激,波 及面過寬。
起義軍內部則嚴格約束士卒,不許淫掠。對違紀者有由 “捆打”至“梟示”的處罰,但往往禁而不止。
還釋放獄囚,散府庫 金銀賑濟貧窮。在起義軍占領時期,過去曾受官紳地主壓迫的奴仆或 紛起暴動響應獻忠,或向起義軍地方官府告發故主罪狀,使其受到制 裁。
起義軍尤註意團結少數民族,派人到各地招撫各少數民族,免其 三年租賦。除個別部族外,四川少數民族多行歸附。
為保持過去內地 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茶馬貿易,獻忠還任命雅州(今四川雅安)知 州王國臣為茶馬禦史,以司其事。 獻忠占據四川時期,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已在清軍進攻下逐漸敗 亡。
張獻忠起義有多少人?
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明萬歷古三十四年(1606年)出生於陜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張獻忠少時曾讀過書,成人後參軍,供役為捕快、邊兵。
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為之求情於總兵官王威,重打壹百軍棍除名,從此便流落鄉間。翌年﹐獻忠已成為農民軍三十六營中的壹營之首﹐轉戰陜豫。
八年﹐東征皖北﹐眾逾萬人。九年闖王高迎祥被俘死﹐獻忠壹軍稱最強。
同年秋﹐獻忠義軍自均州(今湖北均縣)與老 *** 馬守應等攻襄陽(今湖北襄樊)﹐又聯合羅汝才﹑劉國能等人東下﹐與久據皖中英山﹑霍山的賀壹龍﹑賀錦合營﹐轉戰至淮陽。十年春﹐轉戰太湖﹑蘄州(今湖北蘄春西南)﹑黃州(今湖北黃岡)﹑安慶等地﹐破和州(今安徽和縣)﹑含山﹑定遠﹐眾至二十萬。
張獻忠是怎麽起義的?
張獻忠(1606~1646)字秉吾,號敬軒,延安衛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
家貧,曾在延安府(今屬陜西)充捕快手,繼投邊營。崇禎三年(1630),陜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
是年十月,農民軍首領王嘉胤據府谷,破河曲。獻忠率米脂十八寨農民應之,自號八大王,人稱“黃虎”。
翌年,獻忠已成為張獻忠大西政權鑄造的鋼印農民軍三十六營中的壹營之首,轉戰陜豫。八年(1635),東征皖北,眾逾萬人。
九年闖王高迎祥被俘死,獻忠壹軍稱最強。同年秋,獻忠義軍自均州(今湖北均縣)與老 *** 馬守應等攻襄陽(今湖北襄樊),又聯合羅汝才、劉國能等人東下,與久據皖中英山、霍山的賀壹龍、賀錦合營,轉戰至淮陽。
十年(1637)春,轉戰太湖、蘄州(今湖北蘄春西南)、黃州(今湖北黃州)、安慶等地,破和州(今安徽和縣)、含山、定遠,眾至二十萬。同年秋,明軍集中兵力,加強部署,進行反撲。
起義軍連遭失利,先走麻城,後西退至谷城。為保存實力,獻忠於十壹年五月偽降於明總理六省軍務兼兵部尚書熊文燦。
獻忠偽降後,名義上歸明朝節制,實際惟向熊文燦催索餉銀。他屯兵數萬於谷城,打造武器,訓練士卒,為再舉義旗進行準備。
十二年(1639)五月,再起,奪張獻忠鑄“西王賞功”錢取庫藏,釋放獄囚,誅殺地方官吏,谷城、房縣所駐明軍多投降起義軍。七月於房縣西之羅闿山敗明軍左良玉部,斬獲甚巨。
熊文燦因此棄市,左良玉降秩三級。獻忠軍威名大震。
十月,明兵部尚書楊嗣昌督師至襄陽,部領各路兵凡十萬,以“四正六隅”之策進剿起義軍。十三年(1640)春,瑪瑙山等役義軍連敗,退於興歸山區,收集散亡。
後轉戰於湖廣、四川、陜西三省交界地帶,數月後連破新寧(今四川開江)、大竹、大昌(今四川巫山北)、開縣,尋連克川東各州縣。又針對楊嗣昌圍剿戰略,采取“以走致敵”之計,自十三年七月至十四年(1641)壹月,北起廣元,南至瀘州、南溪,西起成都,東至巫山、夔門(今四川奉節),義軍足跡幾遍全蜀。
明軍疲於奔命,只得尾隨其後,問其所向。十四年二月,獻忠突然率軍出川入楚,攻占襄陽,殺明襄王朱翊銘,發庫藏銀賑濟饑民。
楊嗣昌被迫自縊,其圍剿戰略徹底失敗。張獻忠起義軍開始進入極盛時期,轉戰河南、湖北及皖中北部各州縣。
十六年(1643),又在蘄黃壹帶號召農民參軍,隊伍迅速擴大,五月取武昌,執明楚王朱華奎以王府所存銀錢散濟貧民。改武昌為天授府,以為京都,稱大西王。
建制置官,開科取士,蘄、黃壹帶二十壹州縣悉附。八月,棄武昌西進,復南下蒲圻、嘉魚,克長沙。
又攻占常德、寶慶(今湖南邵陽)等府。分兵進攻江西。
十月,連破永新、吉安、萍鄉、袁州(今江西宜春)、安福、萬載等城。十壹月克建昌(今江西南城),繼下撫州(今江西臨川)、南豐。
起義軍在楚贛之間進兵神速,所至輒破,每使敵軍猝不及防。當時,湖南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廣東北部以及廣西全州已皆在農民軍控制之下。
農民軍占領長沙後,於所克州縣設置官吏,傳檄遠近,令所屬州縣民眾照常營業,宣布錢糧三年免征。同時嚴肅軍紀,嚴禁殺掠。
農民軍還在常德刑殺宗室貴族及橫暴官紳,並將楊嗣昌家霸占的土地還給農民。故湖南、江西農民群起響應。
阿十六年(1643)歲末,張獻忠決計入川建立基業,遂率軍打進四川。十七年(1644)正月下夔州、萬縣、涪州(今四川涪陵)。
繼由江津順流東下,六月克重慶,執殺明四川巡撫陳士奇。八月克成都後,分兵略地,先後下四川州縣五六十。
十月,以成都為西京,建立政權,國號大西,大西驍騎營都 府禁約碑(拓本)改元大順,以崇禎十七年為大順元年,並設置內閣和六部,對前明投順官吏加以任用。以汪兆齡為內閣大學士兼左丞相,嚴錫命為大學士兼右丞相,胡默為吏部尚書,王國寧為戶部尚書,吳繼善(壹雲江鼎鎮)為禮部尚書,龔定敬為兵部尚書,李時英為刑部尚書,王應龍為工部尚書。
還建置各院監寺科道,委派官吏。地方政權分府、州、縣,分設知府、知州、知縣等官。
同時統壹軍制,***編壹百二十營,營設總兵。最高武官為將軍,有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
次有都督多人。為收羅人才,還開科取士,所取進士舉人分別選授中央及地方官吏。
為吸取外國先進科學技術,聘請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為“天學國師”,詢問西方各國政事、天文、數學等方面的知識。二人曾為獻忠制作天球儀、地球儀和日晷等。
張獻忠在四川嚴厲鎮壓橫暴地方的官紳和地主,但措施過激,波及面過寬。起義軍內部則嚴格約束士卒,不許淫掠。
對違紀者有由“捆打”至“梟示”的處罰,但往往禁而不止。還釋放獄囚,散府庫金銀賑濟貧窮。
在起義軍占領時期,過去曾受官紳地主壓迫的奴仆或紛起暴動響應獻忠,或向起義軍地方官府告發故主罪狀,使其受到制裁。起義軍尤註意團結少數民族,派人到各地招撫各少數民族,免其三年租賦。
除個別部族外,四川少數民族多行歸附。為保持過去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茶馬貿易,獻忠還任命雅州(今四川雅安)知州王國臣為茶馬禦史,以司其。
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是怎樣滅亡的?
崇禎十七年十壹月十六日,張獻忠正式建國於成都,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蜀王府為西王府,仿照明朝制度建立 *** 。
雖然大西政權似乎已經穩固,但張獻忠卻連續犯了幾個重大錯誤,這些錯誤直接導致大西政權的失敗: 第壹,沒有重視明軍的殘余勢力,張獻忠撤離重慶時沒有部署多余的兵力防守,結果八月馬乾就擊敗大西軍守將劉廷舉奪取了這壹重鎮,不久南明建立; 第二,忽視了生產,大西軍雖然采取了如嚴格的保甲法穩定社會秩序,卻沒有采取得力措施恢復生產,而隨著地主武裝的崛起,大西的控制區域縮小“其威令懾服者,不過成都前後十遇縣耳”。 第三,與群眾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前面已經說過,大西軍能取得勝利是與群眾的支持分不開的,但張獻忠建立政權後卻脫離了群眾,產生了天命思想和偏聽讒臣的做法,這從他立“聖諭碑”及寵信汪兆齡可以看出來。
第四,出現了濫殺行為,有人說張獻忠最初無意殺戮,是在地主武裝蜂起的情況下“欲以殺戮為威,而剿洗之兵四出矣”,但大西軍在進攻地主武裝盤踞的山寨時不分好歹,實行”除城盡剿“的政策,認為“凡居山野者俱叛逆,將悉行剿滅,城內者俱良民,乃免死”錯殺了不少無辜。 張獻忠後來也有後悔的表現,可惜為時已晚。
大順三年,由於糧食的極度匱乏和各路敵人的圍攻,張獻忠決定退出四川,起初準備從水路下湖廣,但遭到明軍的堵截而失敗,不得已從川北去陜西。但大西在川北的將領驍騎營都督劉進忠已經投降了清軍,帶領清軍進攻大西軍,當大西軍到達西充鳳凰山時,有探兵報告發現清軍蹤跡,張獻忠不信,自己帶了很少的人馬去打探情況,結果中箭而亡,年四十壹。
清軍乘機猛攻,失去主帥的大西軍人心渙散,被清軍攻破營寨壹百三十余處,“斬首數萬級,獲馬騾壹萬二千二百余匹”,大西軍潰退後形成了四將軍掌權的局面,後來大西軍為了獲得南明的支持而廢除了大西國號,大西政權遂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