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帖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壽故不平。復懸心。頃異寒。
譯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諸人,歲月如逝,轉眼又快要到年終了,深為感嘆。我很想念妳們,但又不能前往見妳們。收到妳們去年十月的來信,知道、姜等人的近況尚好,只是壽的舊病尚未恢復,令我十分擔憂。最近天氣異常寒冷。
平安帖簡介:
行書《平安帖》為東晉王羲之書寫尺牘作品。今存墨跡本為唐代雙鉤摹搨,硬黃紙本。縱24.7厘米,4行27字。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有絹本墨跡草書《平安帖》,為宋臨摹本。縱24.5厘米,橫13.8厘米,***4行,41字。
作品欣賞:
用筆:《平安帖》用筆峻利,沈著瀟灑,俊宕清健,體勢豐滿,尤其是尖筆的起訖牽帶,豐富多變,飽滿完整,實為行書楷則。王羲之的新體行書,除了擺布黑色點畫之外,也照顧到白底的空間,把這兩者安排適宜,悠遊於二度和三度空間,使得點畫蕩漾空際,回互成趣。
王羲之所表現的書法造型,如孟子道性善,莊周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張懷瓘雲:“惟逸少筆跡遒,獨擅壹家之美,天資自然,豐神蓋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之能學,其理隱而意深,故天下寡於知音。”
意謂著要了解王字是不易的,它是理性和感性交溶下的產物,像是壹個機智的導演,在幕後活動,而不顯出其威臨和統治。造型:明項穆雲:“天圓地方,群類象形,聖人作則,制為規矩。…‥古今論書,獨推魏晉,然晉人風氣,疏宕不羈。右軍多優,體裁獨妙。”
在王羲之行書的字裏行間,能感到靜謐、和諧、清逸之氣,除行書字勢特色之外,每行中字群的經營,字形的大小,起伏波變至高峰而止的章法,更像是長袖善舞的舞者,盡情盡意,隨意驅遣點畫。
以行書墨跡本尺牘《平安帖》為例,舉隅其造型:《平安帖》奇在骨格之神異,其平直畫雖多,各有異態,同為長豎,“平”字懸針,有若引繩,而“來“字微拱,“十”字則左拂;同為短豎,“修”字各有粗細。
同為橫畫,“安”字側鋒下拱,姿態嫵媚,“集”字長橫甚細,“存”字之橫則粗,此其所以奇也。而骨體廉峻,筋肉附之,此其所以麗也。章法布局疏密得當,雍容之態,酣暢之情,可為行書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