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三倒四是壹個成語,讀音是diān sān dǎo sì,形容說話辦事沒有次序,沒有條理。
三、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舉例造句:奶奶年歲大了,做起事來常常是顛三倒四的。
擴展資料:
近義詞:語無倫次、雜亂無章、胡說八道
1、語無倫次(yǔ wú lún cì)是壹個漢語成語,釋義:指說話沒有順序邏輯,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出自:徐遲《歌德巴赫猜想》:“他言無倫次,不知道怎樣對師傅們解說才能解釋清楚。”
2、雜亂無章,讀音zá luàn wú zhāng ,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出自:葉聖陶《壹桶水》 救火車開不進狹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許多。往來取水只是~的壹陣胡鬧。
3、胡說八道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ú shuō bā dào,胡,中國古代對西、北部少數民族的稱呼,亦指胡僧。 後來"胡人來說八道經"就指人沒根據的瞎吹亂侃。人們常把不負責任地亂說壹氣,稱之為胡說八道。
出自:宋·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譯文:手指東邊畫的是西邊,口中說的沒有根據亂氣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