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日之計在於晨”,合理的早餐是我們開啟美好壹天的鑰匙,對大家的營養攝入、工作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早餐不能馬虎對待哦,過於簡單是要不得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參考“五指搭配法”進行早餐搭配。
午餐是承上啟下的壹餐,要遵照平衡膳食要求進行食物選擇,合理搭配谷薯類、蔬菜水果、動物性食物、豆制品這4類食物,讓餐桌變得豐富起來。
晚餐也不能省掉主食,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主食,如小米、紅薯、玉米等,搭配蔬菜水果以及適量動物性食物等,又是美味且健康的壹餐呢!
註重衛生,牢記食品安全幾大要點
在飲食安全上應做到“五要”。壹要保持清潔。註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廚具和廚房環境清潔。二要生熟分開。食物、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三要煮熟燒透。肉、禽、蛋、海產品等食物,要煮熟燒透。四要科學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超過2小時;室溫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應徹底加熱。五要食物原料安全。從正規渠道購買新鮮無變質的肉禽蛋類和蔬菜水果,無黴變的主糧、豆類和花生等。
均衡營養,合理搭配
日常飲食應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多吃蔬果,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適量吃魚、禽、蛋、瘦肉,適當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葷素搭配、粗細兼顧、色彩多樣、每種食物取少量、各類食材調劑著吃,有利於食物多樣。做到適度飲食,不暴飲暴食。老、弱、兒童、孕婦或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更要註意飲食安全和膳食營養。
按量備餐,杜絕浪費
“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做飯時,根據家庭就餐人數確定食材量和制作量,既保證新鮮又避免浪費。如果確實有剩余,可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室存放,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過節不忘記防疫,外出不忘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節假期間盡量做到“兩不要”。壹是盡量不要流動。建議就地過節,如果確需出行,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特別是在旅途中做好個人防護。二是盡量不要外出聚餐,如果確需外出就餐,應優先選擇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衛生條件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等級高和實施“明廚亮竈”的餐廳。應避免去人群密度大的餐廳,就餐座位應保持壹定距離,提倡使用公勺公筷,鼓勵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