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拼音是什麽:書(拼音:shū)。
書的解釋
書(拼音:shū),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見於甲骨文。本義作動詞,是書寫、記述的意思;後引申為名詞,指簡冊、典籍、文書、信函等。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聿,者聲。形旁聿是筆的初文,為手持筆(字符“A”)之象,表示書字的本義與筆有關。聲旁者是從字“K”(zì,鼻之象形)、字符“B”(古文旅)聲的形聲字,在書字中表聲,書與者並舌面音魚韻。者是書的源頭、聲首、初文,初時以者表書,後乃分化出專字書。西周時書作從聿,者聲。
者字見於商代甲骨文,“楮"之初文,甲骨文作根幹枝莖狀,或加字符“C”,西周仍之,字符“C”或略作字符“D”,木形整齊者作字符“E”,零亂者作字符“F”。(形旁豐通作字符“G”,或藝術化作字符“H”,或簡化作字符“I”。)戰國時同於小篆的標準體雖已出現,但字形多歧仍然嚴重。
或聿略作肀,或字“K”作字符(J)、字符“L”,或古文“旅”作字符“O”等,或聿與者交結作字符“M”。隸變時主要有三種情況:聿省作肀或?,者省去上部木形,保留飾件口之變體曰或字“K”。
從聿,者省去木形作曰,楷書即據此作繁體“書”,是筆勢與筆意變化的結合。③形旁聿省略作肀,者的下部作曰,其上部木形訛作字符“P”或字符“Q”。簡體字“書”,來自草書楷化。《說文》本義是“著”,指書寫,記述。頌鼎:“尹氏受王命,書。”《曾侯乙墓竹簡》壹正:“書入車。”
馬王堆漢墓帛書《雜禁方》:“書其名,直(置)履中。”引申指簡冊、典籍、文書、信函等。雲夢秦簡《法律答問》:“亡久(記)書、符卷、公璽、衡贏(累)。”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使韓山獻書燕王。”
人名用字。欒書缶:“余畜孫書已字‘R’其吉金。”古亦借“著”為書,見郭店楚簡《性自命出》:“時(詩)、著(書)、豐(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