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各地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提升數字基礎設施能力,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數字化生態,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對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基礎支撐能力。
二是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發展數字經濟不是鋪攤子、上項目,而是因地制宜地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深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促進經濟全面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機制。既要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又要齊頭並進地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深入改造各行業各領域,促進數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協調均衡發展;進壹步夯實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完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規則規制,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有效規避“贏者通吃”現象的發生,對數字經濟商業模式創新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規範大型平臺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完善數字經濟環境社會治理,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使其充分體現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特點;推動數據***享和依法使用,全面釋放數據資產價值。
四是加快促進數字經濟充分發展和均衡發展。鼓勵各地加快數字技術研發應用,充分挖掘全國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效應,有針對性地發展與本地相適宜的數字經濟形態,全面融入全國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數字經濟市場。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首先要著力於加速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數據”壹詞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出現了六十次,“數據要素”出現了四次,並在“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篇章中被重點提及。全篇提到,要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這足以顯示數據要素價值化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數據紅利將是繼人口紅利之後第二波要素紅利,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實現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壹環。
其次是加快培育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尤其是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技術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成為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載體。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將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發揮愈發關鍵的作用,並將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再次,要推進“產數融合”,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新時代,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正在構建新的產業形態。例如,區塊鏈既是新物種,又是孕育新物種的母體,“區塊鏈+”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主戰場。未來,區塊鏈和5G、物聯網等融合而成的“新型基礎設施”,會如同交流電、自來水壹樣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資源,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
第壹,加強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研究。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但不斷發生的數據安全問題和個人隱私泄露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和普遍,這嚴重影響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有違數字經濟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享”的內涵。
第二,要照顧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防止數字鴻溝的擴大。數字化浪潮下,年輕人可以快速適應數字化產品,如移動支付、網絡出行、外賣點餐、電子健康碼等,但老年人學習適應較慢,要明確政府在彌合數字鴻溝中的作用,而不是使其更加割裂。
第三,加大落後地區的數字經濟建設。中國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區、城鄉之間本就存在壹定的發展不均,經濟發展落後地區存在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數字經濟具有壹定的馬太效應,應該通過政府的協調以及廣泛覆蓋、定向投資等方式彌補這種發展機會的不均衡。(魏橋)
在3月5號提出的《中華人民***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將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列為“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之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三條戰略導向“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制度型開放,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