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曬衣是七夕節的風俗。
古代,“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人們選擇七夕曬書據說是因為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壹天暴曬書籍。
漢後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普及全國。東漢崔實《四民月令》雲:“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從相關史料南宋多於北宋的事實來看,似乎南宋比北宋更重視曬書。其中原因主要是南宋都城杭州地處東南,潮氣很重,曬書在當地歷來是壹種習慣性的活動,官方亦然。
七夕節其余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蔔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