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坐鎮 [ zuò zhèn ]
解釋:安坐而以德威服人。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 暕 坐鎮雅俗,弘益已多; 僧孺 訪對不休,質疑斯在。”
二、靜坐 [ jìng zuò ]
解釋:平靜地端坐。
《韓非子·十過》:“ 師涓 ……因靜坐撫琴而寫之。” 唐 王昌齡 《宴南亭》詩:“ 楚 客***閑飲,靜坐金管闋。”
三、坐贓 [ zuò zāng ]
解釋:亦作“ 坐臧 ”。犯貪汙罪;判貪汙罪。
《漢書·景帝紀》:“吏及諸有秩受其官屬所監、所治、所行、所將,其與飲食計賞費,勿論。它物,若買故賤,賣故貴,皆坐臧為盜,沒入臧縣官。”
四、坐誤 [ zuò wù ]
解釋:坐失(時機)。
毛澤東 《為動員壹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否則,因循坐誤,責有攸歸;全國喪亡,嗟悔無及。”
五、坐落 [ zuò luò ]
解釋:停留;落腳。
《元典章·戶部九·災傷》:“勸民於飛蝗坐落去處廣種豌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南頂》:“廟雖殘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飲食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