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因為心中不受物欲牽掛妨礙,便不會有怖畏,可遠離那些不安定、不真實的妄想,達到解脫。
"掛礙",的"掛"即牽掛。"礙"即妨礙。意謂由於物欲牽掛妨礙,所以不得自在。
"恐怖",即驚恐怖畏的意思,心中驚慌,當然不得安樂。
"顛倒",不平順,不安定。
"夢想",不符合真實的妄想,錯亂之想。
"究竟",達到至極地位。
"涅盤",涅盤為音譯,梵文名Nirvana。通常譯為"滅度"、"寂滅"、"解脫",也譯為'圓寂'。
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寂滅者,有無為空寂安穩之義也。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
擴展資料: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盤,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盤,即無上的菩提果位。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 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 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