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巾幗不讓須眉指的是什麽意思

巾幗不讓須眉指的是什麽意思

巾幗不讓須眉的意思是女子有作為時,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成語拼音:jīn guó bù ràng xū méi。

成語解釋:巾幗不讓須眉,漢語成語。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古代有所作為者多為男性,巾幗不讓須眉,就是指女子亦可為有所作為者,不壹定比男子差。

成語出處:《三國誌·魏誌·明帝睿傳》裴松之註引《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須眉介紹

須眉指的是胡子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胡子為男子獨有,眉毛雖然男女都有,但古時候婦女為了美觀,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畫眉代替,雖有如無,所以須眉代指男子。

清代徐時棟的《煙嶼樓筆記》中有“古人稱男子為須眉”的話。《紅樓夢》中也有“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的說法。為什麽要稱男子為須眉呢?有壹種解釋是:古時男子以須眉濃密秀麗為美,而只有男子的須眉才濃密,所以將須眉作為男子的代稱。但是,須是男子所獨有,眉毛則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壹種說法似乎更合實際。

原來,古代婦女有剃眉的習慣,剃去眉毛後再畫眉。而畫的眉畢竟不是“真”的,看起來有而實際上無。這樣,眉也可視為男子“獨有”之物。男子被稱為須眉,道理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