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還有無。”的意思是:假的當作真的時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無變為有的地方有也就無了。
出處: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第壹回、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在壹石牌上看到這幅對聯。
紅學家蔡義江先生在他所著的《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裏說:“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詩的語言,提醒大家讀本書要辨清什麽是真的、有的,什麽是假的、無的,才不至於惑於假象而迷失真意。”
擴展資料:
《紅樓夢》賞析:
紅樓夢的巨大特色與成功,在於塑造了人數眾多的個性角色以及相應的深度刻畫,以對如此之多的生動人物的描寫點,構成了整幅石頭記畫卷故事的全貌,並使其奪得人情小說之冠的美譽。《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壹,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於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有《石頭記》、《情0.2438440330920398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前八十回由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由高鶚續寫。
先就書名來說,原名《石頭記》是自譬所記石頭之事;《風月寶鑒》則戒妄動風月之情; 《情僧錄》指寶玉有情人做了和尚;《金玉緣》 記金鎖與寶玉相配的姻緣;《金陵十二釵》 則明指書中十二女主角的故事。至於《紅樓夢》,本是太虛幻境中警它幻所演之曲名,以為此名總其全部,最為切中題旨。
百度百科-《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