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拼音是qìng,組詞有榮慶、慶施、慶會、慶門、慶荷、慶賀、慶室、慶閥、慶福、慶牘、隆慶、慶陰、慶唁、慶旦、慶仰、慶悅、恩慶、吊慶、大慶、國慶、成慶、賞慶、同慶、稱慶、表慶、拜慶、衍慶、延慶,部首廣部。
慶(拼音:qìng)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從鹿、心,表示用鹿皮略表寸心前去祝賀。本義為祝賀。字義名詞化,表示可慶賀的事情或日子。
古代國家或君王有喜慶之事時,都會對臣民有所賞賜,故又由慶賀引申為獎賞、賞賜;受獎賞固然是幸福的事,所以“慶”又指福澤、福氣。又通“卿”,如古書中的“慶士”即“卿士”。還讀作qiāng,用作發語詞。
許慎在《說文解字·心部》中這樣解說“慶”字:“慶,行賀人也。從心,從夊(suī),吉禮以鹿皮為贄,故從鹿省。”許慎認為“慶”字是壹個省形字。其實,從甲骨文、金文字形來看,“慶”字應該是從鹿從心的壹個會意字。
許慎所說的“從心,從夊”中的“夊”應為鹿足的訛變,它和許慎所謂的鹿字省略後的剩余部分,***同構成壹個完整的“鹿”字,根本就不存在省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