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怎麽讀如下:
寇凖的拼音是(kòu zhǔn)。
寇準(961或962年8月27-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
太平興衫森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先後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樞密副使,淳化五年(994年)升任參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
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當年冬天,契丹(遼國)南下犯宋,包圍了澶州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力排眾議,堅主抵抗,反對南遷,促使真宗親往澶州督戰,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被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知陜州。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任樞密使、同平章事。天禧三年(1019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天禧四年(1020年),罷為太子太傅,封萊國公。後又遭丁謂誣陷,被壹再貶逐,直至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1023年),病逝於雷州貶所。
軼事典故:
1、必燃炬燭:寇準的家中未曾燃油燈,即使廚房廁所這些地方,壹定要燃著蠟燭。
2、必舞柘枝:寇準喜歡跳柘枝舞,每次會客都會跳柘枝舞,壹跳就是壹整天,因此時人給了他壹個“柘枝顛”的綽號。
3、手植雙柏:寇準當初及第時,知歸州巴東縣,在院內局塌沒親手種植兩顆柏樹,直至今日百姓都很愛惜它,可以和棠梨相比,百姓稱它為“萊公柏”。
4、北門鎖鑰:寇準鎮守大名府,遼國使臣經過這裏,對寇準說:“宰相名望很大,為什麽不在中書任職呢?”寇準說:“皇上因為朝廷無事,所以鎮守邊防要地非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