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恐後釋義:指爭著向前,唯恐落後。主要形容動作;也可形容人或物。
爭先恐後,漢語成語,拼音是zhēng xiān kǒng hòu。
出處:清·張春帆《宦海》第十四回:“壹個個爭先恐後的直搶上來.”
例句:
1、整個大廳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大人和孩子們把敬愛的周總理團團圍住,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喊著“周爺爺!周爺爺!”
2、國外各大企業,為了占領市場無不爭先恐後地從事新技術開發和新產品研制,被視為企業的生命線。
擴展資料:
爭先恐後的反義詞:慢條斯理、姍姍來遲。
1、慢條斯理是壹個成語,讀音是màn tiáo sī lǐ,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無奈自己說話,向來是低聲靜氣,慢條斯理的慣了。”
2、姍姍來遲,比喻走得緩慢從容。原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現在形容慢騰騰地很晚才到來或前來得很慢。?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那時唐卿、玨齋也都來;只有菶如姍姍來遲;大家只好先坐了。”
百度百科-爭先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