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方臘起義到底是被誰鎮壓了?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方臘起義到底是被誰鎮壓了?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方臘起義到底是被誰鎮壓了?方臘起義是史書記載過的,真實存在過的壹場農民起義。關於這場起義,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裏著墨眾多,但書中所描寫的有很多與事實並不相符,尤其是方臘被擒,原著裏方臘是被魯智深所擒獲,而影視劇裏則是被武松。但實際上擒獲方臘的另有其人,而且平定方臘起義的也不是宋江,而是壹個太監。那麽,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請聽筆者慢慢道來。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臘在浙江率眾起義,他以摩尼教的教義來吸引江浙百姓聚眾反抗朝廷的橫征暴斂,主要就是反抗當時身為朝廷六賊之壹的朱勔,以花石綱為名在東南各省橫征暴斂的行徑。“摩尼教”大家可能不熟,這是國外的名字,而在我國,這個教還有壹個漢化的名字,就是“明教”,所以說金庸筆下的方臘是明教教主也不無道理,可見金庸的史學造詣也是比較高的。

朱勔是宋徽宗時期的奸臣之壹,當時宋徽宗身邊有六個寵臣,這六人無惡不作,被世人稱之為“六賊”。朱勔就是六賊之壹,他依靠賄賂蔡京得以接近宋徽宗。宋徽宗是壹個文藝愛好者,他喜歡詩詞書畫,花鳥蟲石,尤其喜歡太湖石。而朱勔便投其所好,在太湖尋得壹塊造型奇特的太湖石,花費巨額的人力,物力通過水路運送。幾個月後,才將這塊石頭送到開封,送到宋徽宗的面前,宋徽宗見後大喜,並擢升朱勔為威遠節度使。

因為送了壹顆石頭給皇帝而被封為節度使,這在我國歷史上也是頗為罕見的,這足以說明宋徽宗的昏庸以及大臣的讒佞。朱勔的投其所好源自對權力的無上追求,而這種追求註定要以犧牲百姓的利益為前提。宋徽宗搜集天下奇石,也為朱勔提供了壹個搜刮民脂民膏的借口。於是朱勔在東南大肆魚肉百姓,堪稱“東南小朝廷”。而方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忍受不了朱勔的所作所為才憤而反抗的。

有了方臘的振臂高呼,不堪忍受朝廷花石綱的地方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加入方臘的起義大軍中。很快,方臘便聚起了數萬之眾,在同壹時期山東的宋江也發動了起義,與方臘起義遙相呼應,但論規模宋江起義遠不及方臘起義。方臘起義後,很快率眾攻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四省,包括杭州城在內的六州五十二縣,並自稱聖公。方臘由此占據了富庶的江南地區,將北宋的經濟命脈控制在自己手中,也因此,方臘起義才引起了北宋朝廷的重視和恐慌,當然也包括宋徽宗。

面對方臘起義,宋徽宗驚恐萬分,他先是下詔罷免朱勔停運花石綱並招撫方臘,但方臘誓死不從。於是宋徽宗改安撫為鎮壓,以童貫為宣府使,譚稹為制置使統率京畿禁軍和西軍南下平叛。童貫也是六賊之壹,雖然他是個太監,但他手握兵權長達二十年,還被宋徽宗封為廣陽郡王,壹個太監能達到這個高度,這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了。

童貫此人除了阿諛奉承以此討好宋徽宗之外,幾乎壹無是處,雖然掌握兵權,但他對統軍征戰這方面絕對壹竅不通。不過好在這次他用對了人,這次征討方臘,童貫和譚稹是正副統率,但具體的軍事行動不是他們指揮,而是王稟和劉鎮負責,還有辛興宗、楊可世、折可存等名將具體執行。尤其是參與平叛的西軍,是當時北宋唯壹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他們常年駐紮在陜西與西夏作戰,所以朝廷不遠千裏調派西軍到江浙平叛。這足可見對方臘起義的重視程度,而方臘起義在宋軍的圍剿下也很快被剿滅了。

關於征討方臘起義,這裏還有壹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那就是具體擒獲方臘的人究竟是誰。《宋史》對此有明確記載的有兩處,壹處是韓世忠擒獲的,壹處是辛興宗擒獲的。當時韓世忠是西軍壹名中低級將領,而辛興宗是他的上司,所以具體的情況極有可能是辛興宗所統領的部隊包圍了方臘,而韓世忠具體實施了圍捕,但最終的功勞肯定要記在辛興宗的頭上。

不過上世紀三十年代出土的《折可存墓誌銘》,上面寫道:擒獲方臘的是折可存,而他在擒獲方臘後又出師擒獲了宋江。壹個人先後擒獲《水滸傳》裏的兩大起義領袖,這不得不說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不過折可存擒獲方臘和宋江究竟是不是真的,尚不能確定,這裏筆者也只是淺談壹下。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就這樣被鎮壓下去了,但諷刺的是,當年逼迫方臘起義的朱勔在此後不久,又官復原職了,而且更受宋徽宗的信賴,甚至出入皇宮都可以“進見不避宮嬪”,這真的是應了張養浩所說的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