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團圓手抄報內容如下:
年夜飯:全家人在壹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以往都是家人壹起動手,在家做上壹頓豐盛的晚餐。如今,壹些家庭為了避免麻煩,就直接將年夜飯的地點放到了飯店。無論在哪裏吃,團圓的主題是不會變的。
貼春聯: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壹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壹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壹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壹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壹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壹副對聯,評古涵今。”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壹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