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關於黃河的神話傳說

關於黃河的神話傳說

1、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裏有壹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訴他:“妳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人說:“別說壹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妳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註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壹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裏,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裏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壹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壹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壹會兒。

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壹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2、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壹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壹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壹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壹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

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壹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壹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麽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擴展資料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紮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

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遊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

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遊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遊淤塞斷流約15公裏,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遊。

百度百科-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