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歲筆順:豎、橫折、豎、撇、橫折、捺。
拼音:
suì
釋義: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本義其說不壹,壹說指歲星(木星),壹說指割。“歲”在古代有木星的含義。古人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壹周天,其軌道與黃道相近,因將周天分為十二等分,稱十二星次(星空區域)。古人根據木星在哪個星次來紀年,所以歲有“年”“年齡”的含義。
文字溯源:
“歲”構型和本義說法不壹。《說文解字》認為此字“從步,戌聲。”是就訛變形體而言。也有人認為,甲骨文的“歲”字是個會意字,字形像用大斧斬斷人的兩只腳的形狀。本義是砍斷,是“劌”的本字。
“歲”的早期甲骨文像壹把寬刃長柄大斧的樣子,與“戉”古本壹字,戉就是鉞,是古代的壹種兵器。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詁》說:“其原始之本義,乃斧鉞之象形也。”
郭沫若先生在其《甲骨文字研究》中的結論是:“壹、歲戉古本壹字。二、古人尊視歲星,以戈為之符征以表示其威靈,故歲星名歲。”斧鉞在商代是處刑的用具,不是戰鬥的兵器。戉(鉞)是帝王威權之象征,商人用此武器來命名歲星大半也有特別的用意。
在後世,歲星被認為是軍事行動的征兆,如《史記·天官書》說:“其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處罰罪人正是商代使用斧鉞的目的。漢代的歲字已演變得不像是斧鉞的形狀,而仍以為歲星是處罰罪人的預示,可能就是繼承自前代的觀念。
歲星的運行看起來出沒無常,難以預測,有異於他星。大概因此才被認為是由上帝控制,表示天命的所在,故以主處罰罪犯的斧鉞去命名它。
歲字寫法及其近義辨析
歲字寫法:
“山”窄、扁,“夕”寬、長。“山”,居上居中;中間豎在豎中線。“夕”,主體居下半格;撇起筆於豎中線;?(橫撇)的橫段在橫中線,撇段收筆超出上部;點收筆豎中線。
近義辨析:
年、歲、祀、載四字都表示“壹年”的意思。《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日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郭璞註:“取歲星行壹次,取四時壹終,取禾壹熟,取物終更始。”也就是說,來源不同。“歲”本指歲星,它十二年行壹周天,稱十二次,歲星每行壹次為壹歲。
“年”本指谷物成熟,所以谷物成熟壹次為壹年。“祀”是“祭祀”的意思,對祖先四時祭祀,祭祀壹遍為壹祀。“載”是“始”的意思,萬物更新重新開始為壹載。它們所經過的時間都是現代人所說的壹年。
不過《爾雅》所說的時代的分別並不絕對,周亦稱“祀”,商亦稱“歲”。古籍當中“年”“歲”用得較多,“祀”用得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