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開啟 行政服務2.0時代
政府公***服務改革力度欠缺,是技術瓶頸,還是思維瓶頸?大數據席卷全球,我們能否在大數據引發的大變局中找到破局之鑰?
大數據能否改變世界?它並非IT精英手中翻雲覆雨的技術玩具,也絕非僅是支持現代企業從生產到營銷變革的利器,它將引發人們從工具理性、制度理性,到思維模式的全新變革。從個人層面講,大數據將開啟嶄新的生活方式,人們可以借工具指引,實現對數據的刪繁就簡,享受大數據帶來的便捷高效。從國家層面講,大數據將開啟壹場從信息能源到公***服務,及至現代治理的數據化“革命”,重整現代公***服務格局,實現由大政府向智慧政府的轉變。
即將來臨的大數據時代
在《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壹書中,作者描述了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的圖景:“妳可以登錄‘谷歌流感趨勢’網站,實時查看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流感疫情;也可以在微博上安裝相關應用程序,查看任何壹條微博的傳播途徑、傳播效果、傳播過程中的關鍵人物以及人們的情緒和態度;妳還可以運行“地球放大鏡”軟件,免費體驗壹趟3D地球飛行之旅。”可以說大數據是壹種可以將人類浪漫想象變為現實的清潔能源。
在大數據的燦爛星空下,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壹雙可以上天入地的眼睛,在不同的數據雲團間縱橫遊歷,采擷最需要的數據資源,並留下我們嶄新的數據痕跡,為他人所用。相比於地球有限的物質資源,大數據資源取之不竭,用之再生,因使用而迸發活力。如今,大數據使用方面的技術難題正被壹壹攻克,世間只有人們未想到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及方法,而沒有長時間無法攻克的技術瓶頸。
面對大數據這項可以永續增長的資產,壹批先鋒企業已經撬動了冰山壹角,西方發達國家率先邁出了探索性的腳步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大數據將是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壹條有效技術路徑和思維路徑,它將催生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給政府機關帶來新的改革氣象。
大數據成就商業的“讀心術”
2013年初,由英國大數據研究先行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數據時代》壹書,如壹枚重磅炸彈,使人們理解了悄然崛起的“亞馬遜”式購物網站其背後的運行規律,知曉了商業“讀心術”的奧秘,同時該書也在質疑聲中擁有了“大數據元典”般的地位。而後各種包含大數據概念的書籍相繼搶灘登陸,從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社會行為學等多角度闡述大數據在現代世界經濟運行中的具體應用,以及產生的巨大經濟效果。
從以上書籍中,不難發覺在人們的思維意識裏,大數據因技術而生,在與經濟的聯姻中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它首先成為營銷領域的熱寵,而後逐波向營銷領域的上下遊拓展,改變了企業從市場調研、設計、生產,乃至售後服務的所有環節,並漸次引發企業管理、組織模式的全線變革。大數據已經觸動了現代社會經濟運行的核心,壹種對大數據開發、應用“時不我待”的危機感正在全世界經濟領域內漫延,各種創新實踐風生水起。大數據的應用僅僅止於經濟領域嗎?
奧萊利眼中的“政府2.0”
與大數據引發的迅猛經濟革命相比,天然擁有不可限量“大數據資產”的政府公***服務部門,不論在對大數據的技術探討還是實踐應用開發方面,其反應速度均顯滯後。縱覽國內大數據應用書籍,專此研究大數據與公***領域接軌的書籍少之又少,即使在某些著作中有所提及也是點到即止。由中國人民大學徐繼華博士等學者根據國內外最新大數據研究成果,結合國內公***服務領域的實際情況所著的《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壹書,可以說是填補了這壹空白,將大數據與國家治理緊密結合,針對國內政府公***服務領域的諸多病竈,開出了大數據處方,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在書中引入了“網絡2.0之父”蒂姆·奧萊利提出的“政府2.0”概念。“政府2.0”是指壹種新的政府形態,它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作為壹個整體、開放的平臺,與民眾直接互動和溝通,將政府為主體的政府行政過程轉變為以社會公眾為主體,是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協同互動的公***價值塑造過程。“政府2.0”精準地概括了大數據時代,政府、市場、社會三方的關系,這是壹個開放、協作、互助、溝通,相互促進的整體,要實現由大政府向“政府2.0”狀態的改變,政府部門的思維革命比單純的大數據技術革命要重要得多。
此書認為在國家公***服務領域“大數據”不僅是捕捉、匯總、分析數據的便捷工具,更將形成壹張動態多維數據全景圖,它可以擁有無數觸手和眼睛,壹頭連接著作為每壹個“數據源”的個體公民,壹頭連接著進行公***決策、提供公***服務的政府部門。它將以數據化的形式完成民意的吞吐和公***服務信息的反饋,最大程度保障數據真實可靠,減少人為幹預令數據變形失真的可能。
大數據治國,這是壹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大數據的應用開發,再到配套制度的完善,以及全民思維模式的變革,我們必須走過壹條由工具到制度,再到思維的全面變革之路。“政府不僅是大數據的受益者、大數據的占有者,更在建設大數據基礎設施、培育大數據產業、培養大數據人才、完善相關標準和立法等方面負有至關重要的責任。”
以新機制破除“信息孤島”
大數據從狹義的概念即“術”的層面來講,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收集到的海量可以互相疊加補充的信息,人們據以完成對“未來”的預測,迅速采取行動。“大數據”相對於“小數據”是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當數據的整體超越壹定規模它便不再是壹幅精細的工筆畫,而是吞吐大氣象,描繪大世界,指引大方向,揭示大規律的有效工具。從廣義的概念來講,大數據正如高納德的壹份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書中,作者把大數據看做壹種戰略和習慣,壹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商業領域,處於瞬息萬變市場環境中的企業將迅速實現自我觀念和技術更新,而最難取得突破的恰恰是政府公***服務領域。毋庸置疑,在公***服務部門中國仍處於“小數據”時代,難予拆解的部門壁壘無形間築起了跨部門、跨地區的巨大屏障。有新聞報道,北漂小夥為了辦護照,返鄉6次,補5張證明,多跑3000公裏。假如上述現象,能消弭於由政府統合的大數據系統之中,假如人們用壹張“身份證”就可以在不同的政府部門間調取全部數據,那麽將大幅提升的不僅僅是群眾的滿意度。
伴隨著大數據浪潮的風起雲湧,在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環保問題中不斷尋求突破之路的政府部門,主動擁抱“政府2.0”,破除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壁壘,變散點信息為資源整合,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限於基礎設施、財政投入、技術攻關等事宜,同時也需要由上至下進行全面制度保障、打破現有利益格局的決心與勇氣,更重要的是要在政府系統內部形成全新的大數據思維模式,以此才能保障大數據采集、溝通、鏈接、開發、使用的有序進行。如果在政府層面,科技技術進步引發制度創新,制度創新進壹步激發思維創新,這將開啟的是壹個有為政府高效運轉的良性循環。
大數據時代的社會風險
大數據在帶來大知識、大發展、大價值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社會風險,本書作者指出,政府和公***部門應當對大數據的局限性、不完美性保有清醒的認識,通過系統性的制度創新,迎接大數據帶來的問題與挑戰。
任何時代的開啟都將伴隨著混亂和陣痛,重要的是時代本身能否提供自身糾錯機制,假若市場不能完成對“權利”和“技術”的糾錯,那麽法律、制度的跟進將至關重要。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公***服務大數據整理中,作為數據的收集、使用、開發、開放、管理、維護部門,更應兼顧起數據安全衛士的職責。政府部門在針對整體進行調研、決策之時,提取的僅僅是相關數據的整體,進行的是趨勢、成因、結構性分析;而在針對個體進行精細化服務時,信息使用應以有效服務為前提,屏蔽個人無關信息數據,避免過度聯系,是對服務對象應用的尊重,也是政府公***服務部門應牢固建立的公***服務倫理意識。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開啟 行政服務2.0時代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註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