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擊楫讀音:[zhōng liú jī jí] 。
中流擊楫(拼音:zhōngliú jī jí)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晉書·祖逖傳》。
“中流擊楫”原是晉代祖逖在河流中央拍打船槳的起誓行為(中流:河流中央;擊:敲打;楫:船槳),後比喻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昂意氣;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
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傘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
成語“中流擊楫”即出自於此。
運用示例:
宋·文及翁《賀新郎?西湖》詞:“簇樂紅妝搖畫艇,問中流擊楫,誰人是?”
宋·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沈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
明·何大復《滹沱河上》詩:“未識臨河意,中流擊楫歸。”
《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中流擊楫,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