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莊子》外篇?天運?:天道止於無為

《莊子》外篇?天運?:天道止於無為

2022.01.01周六晴D1

“誌道樂學·國學經典”D509

《莊子》外篇 天運

所謂“天運”,即各種自然現象無心運行而自動。有所不同的是,在這壹篇中,莊子首先從自然發展觀的角度提出了對天體認識的有關疑問,莊子關註天地宇宙的運行,認為是“六極五常”作用的結果,還認為統治者的行為應順應這壹自然法則。他強調天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自然之道,而帝道、聖道、人道等要效仿天道,因此它們都不能墨守陳規,應與時俱化,絕不滯留於陳規舊跡。

鐘泰先生總評此篇說:“此篇之意,全重在壹‘運’字。‘運’者,上篇所雲‘天道運而無所積’、‘帝王運而無所積’、‘聖道運而無所積’是也。故雖以‘天運’發端,而所論皆帝道、聖道之事,如莊子答太宰蕩之問仁、黃帝告北門成之問樂、老聃之兩語孔子,皆論聖道之運;師金之答顏淵、老聃之語子貢,則論帝道之運也。而帝道、聖德非有兩事,壹皆本之天道。故以孔之‘與化為人’終焉。‘與化為人’即與天為人,而不言天而言化者,化則兼天與運二義而有之。天道之活潑潑地,於是乎全盤托出,讀者可不加細玩乎哉!”

清代方人傑說:“入理能深,出筆能淺,尚矣,然不足多也。深入精微,曲折盡致而不晦暗;淺出筆墨,情事畢達而不膚漫,斯為多耳。讀《天運》篇,知其經營慘淡於心目之間者不知幾時,而有此至精至密之作,鬼斧神工未易有也。”

北宋王霧說:“夫無為者,天之妙道也。天道之止於無為,則其道所以不為神。惟能無為而為之,然後道妙而神矣。莊子因而作《天運》篇。”

原文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1]?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2]?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壹西壹東,有上仿徨[3],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4]?敢問何故?”巫鹹祒曰:“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商大宰蕩問仁於莊子。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大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

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也。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利澤施於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5]?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貴,國爵並焉;至富,國財並焉;至願,名譽並焉。是以道不渝。”

註釋

[1]意者:猜測。[2]隆:興起。[3]仿徨:來回遊蕩。[4]披拂:煽動,操縱。[5]太息:感嘆。

譯文

“天在運行嗎?地是靜止的嗎?日月交相輝映嗎?是誰在主宰著壹切?誰維系統治這些現象呢?誰無所事事推動運行而形成這些現象呢?猜測是因為有某種機關的強行控制使它們不能平靜嗎?還是因為運轉不息而不能自己停下來呢?雲變成了雨嗎?雨變成了雲嗎?是誰在興雲施雨呢?是誰閑居無事貪求歡樂而促成了這種現象?風起於北方,壹會兒西壹會兒東,在天空中來回遊動,是誰吐氣或吸氣造成了雲彩的飄動?還是誰閑居無事煽動而造成這樣的現象?我鬥膽地請教是些什麽緣故?”巫鹹祒說:“過來!我告訴妳。天地有六極五常,帝王順應天道發展的規律,天下就會太平,違背這個規律,天下就會大亂。對於九州百姓聚居的事情,治理成功,道德完備,帝王的功德普照天下,人們則會擁戴他。這就是上古帝王。”

宋國的太宰蕩向莊子請教關於“仁”的問題。莊子說:“虎和狼就是仁。”太宰蕩說:“這話怎麽講?”莊子說:“虎狼也能父子相互親愛,為什麽不能叫做仁呢?”太宰蕩又問:“那什麽是至仁呢?”莊子說:“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沒有親。”太宰蕩說:“我聽說,沒有親就不會有愛,沒有愛就不會有孝,那麽至仁就是不孝,可以這樣說嗎?”

莊子說:“不可以這樣說。不是這樣,至仁是高尚的,孝本來就不足以說明它。前面說法不是以孝為過,而是說孝還不足以盡至仁之義。往南去的人到達郢都,面向北方而不見冥山,是什麽原因呢?距離太遙遠了。所以說做到尊敬而履行孝道容易,做到仁愛而履行孝道難;做到仁愛而履行孝道容易,忘掉親情就難;忘掉親情容易,讓親人忘掉我就難;讓親人忘掉我容易,讓我忘掉天下人就難;忘掉天下人容易,使天下人忘掉我就難。盛德遺忘了堯舜因而堯舜方才能任物自得,利益和恩澤施給萬世,天下人卻沒有誰知道,難道偏偏需要深深慨嘆而大談仁孝嗎!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這些都是用來勸勉自身而拘執真性的,不值得推崇。所以說,最高貴的,摒棄壹國的爵位而不顧;最富有的,摒棄全國所有的財物而不顧,最完美的心願,就是摒棄所有的名譽而不顧。正因為如此,大道是永恒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