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傅雷的兩個兒子叫什麽?

傅雷的兩個兒子叫什麽?

傅雷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傅聰和傅敏。

1、傅聰:

1934年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意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壹時,此後浪跡五大洲,只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2、傅敏:

1937年出生於太行山區紅旗渠的故鄉——河南林州 。許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譯家傅雷和他的長子、著名鋼琴家傅聰,對這個家族的另壹個成員傅敏卻知之甚少。傅敏是壹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難中始終沒有泯滅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擴展資料:

傅聰訪談錄-談父親:

(“親愛的孩子,妳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妳煩,也就罷了。可是沒有壹天不想著妳,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了,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了什麽。

真的,妳那次在家壹個半月,是我們壹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幸福不知應當向誰感謝。我高興的是我多了壹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麽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盡管將來妳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

我從妳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妳從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妳不知使我對人生多生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妳相處的過程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摘編自《傅雷家書》)

爸爸這封信裏說的事我還記得。那還是我在波蘭留學的時候,第壹次回國,大概是1956年吧!我在家裏覺睡得很少,跟家裏人有說不完的話,特別是跟我爸爸,簡直是促膝長談呵!整晚談的是各種各樣的題材,音樂上的,哲學上的,真是談不完!

我在13歲到17歲之間有3年多的浪子生涯,壹個人呆在昆明,念雲南大學時我才15歲。當時我當然沒念什麽書,整天在搞什麽學生運動啊、打橋牌啊、談戀愛啊……可以說我17歲回到上海的時候比壹般17歲的孩子要早熟,那時我才真的下決心要學音樂。

那時我和父親之間已經像朋友 壹樣了!後來出國幾年,自信心也多壹些,56年回上海,跟爸爸聊天的時候,他那種特別的感覺就是父親和兒子真的變成朋友了!

他對我說的很多話都會肅然起敬,我講的音樂上的道理他覺得已經到了壹個水平。對他來說,這不是父親和兒子的問題,而是學問的問題,在學問面前他是絕對謙虛的!

離開上海時父親的臨別贈言其實我從小就聽他說過:“做人,才做藝術家,才做音樂家,才做鋼琴家。”其實對我來說,怎樣做人是壹個很天然的事情。

我從小已經有了壹個很明確的信念——活下來是為了什麽?我追求的又是什麽? 父親說先要做人然後才能做藝術家。

藝術家的意思是要“通”,哲學、宗教、繪畫、文學……壹切都要通,而且這“做人”裏頭也包括了做人的基本的精神價值。這個面很廣,不壹定是要在琴上練的,而是要思考。

我的這種思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憑良心說,《家書》我很少看。為什麽?我不忍卒讀啊!壹翻家書,我就淚如雨下,就整天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難再工作下去。

可是事實上《家書》裏說的話都已經刻在我心裏很深很深。特別是父親的遺書,我現在壹想起它,眼淚就忍不住了!那裏邊真是壹個大寫的“人”字!父親那麽樸素,很簡單,很平凡,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