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壹個“精”字,就是要求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始終要貫徹“精心選擇、精心設計、精心操作、精心引導”的教學理念。
1 精心選擇
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必要而又認真地篩選,要註重選擇那些既能說明課本知識要點,又能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便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的可用資源,做到“寧精勿濫”,恰到好處。對此,在實際的操作中註意把握如下選材的標準與尺度:既要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便於操作性於壹體,又要以實用、夠用為尺度,還要以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便於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教與學兩個過程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為前提。
例如,教學《春來了》這首歡快的兒童歌曲的時候,充分認識到其教學目標應當是:在指導學生學會用歡快、跳躍的情緒與演唱技巧演唱《春來了》這首歌曲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音樂創作的節奏方面去感受作者面對春天的到來時,那種欣喜歡快的心情,以此作為示範材料,讓學生學會自編簡單的動作和歌詞來發現生活中的美和以藝術的手法來表現生活中的美。於是將關於春天的視頻錄像編制成多媒體教學體驗課件,讓學生壹進課堂就被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那鮮活的生命力所感染,隨著畫面的不斷展開,他們的思維也漸漸地進入審美的情境意識之中。皚皚融雪、粉面桃花、銜泥飛燕、婀娜楊柳……大自然中的萬物都在聆聽著春天的消息。
由於受到優美的畫面和充滿生機活力的春色的感染,學生的情緒很快就高漲了起來,他們在課堂上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的旋律跳起自編的歡快的舞蹈來。當學生初步感知了這首歌曲的魅力之後,師生又以陶醉般的激情輕聲哼唱了幾遍這首歌曲的旋律,讓學生進壹步加深印象。這樣,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和理解了這首歌的歌詞的大意,並在情感上與作者對春天美麗的贊賞產生了***鳴,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之情也便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美好的事物總能喚起人們的激情,產生追求美、創造美的激情。有的學生提出按樂曲自己編寫新的歌詞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全班同學的積極響應,大家都積極地運用語文課中學到的詩歌寫作知識來大膽地進行新的歌詞的創作實踐。他們寫出好多構思巧妙、精彩紛呈的歌詞來。學生創作的這些歌詞很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美好的心願。他們之所以能創作出這麽好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教師大膽借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春天美景的感染下,通過學習小組的協作交流,開拓了創作思路,培養了發現美、創造美的藝術思維與實踐能力。於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再通過反復修改,不斷完善,提高作品質量,以此養成壹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良好的創作品質與習慣。這是壹名未來學前教育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修養與素質,理當尤為重視。
實踐證明,這的確是壹種行之有效的選材方式,它為下壹步制作高水平的課堂教學軟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精心設計
僅有好的教學資源還是不夠的,因為好的教學資源要真正起到它應有的輔助教學的實際效果,就必須要做到學前教育課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壹,而富含教師能動性的課堂 教學設計 是順利實現這壹完美結合的最佳過程。
比如,在講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責任”這壹問題時,考慮到由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年齡偏小,缺乏社會生活閱歷,所以很難真正從思想上認識這壹問題的重要性。為此,筆者在反復推敲搜集來的大量相關學習資料之後,決定將在同壹城市、同為汽車司機的兩個人的不同人生資料粘連在壹起,以“生命的最後壹分鐘留給我們的思考”為題,作了課堂教學演示課件。畫面上,公***汽車司機黃師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放棄了自己求生的機會,用盡全身力氣,協助40名乘客脫離險境;而同為司機的王某,卻為了發泄自己的私憤,酒後駕車撞向無辜的人群,僅僅不到1分鐘的時間就釀成了無辜遊客9死31傷的嚴重後果。兩個司機在同壹個城市,當壹個人被追認為烈士的同時,另壹個卻在眾人的悲憤中押赴刑場,被處以極刑。同時提出疑問:面對兩個人的不同選擇,我們悟出了什麽道理?作為未來孩子們的守護神,您的職責又是什麽呢?
這樣正反對比的過程,形成很大的反差,極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圍繞這壹問題,他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樣,在喚醒了他們的正義精神的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清楚了職業責任在壹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就這樣,壹堂課的教學難點在輕而易舉中迎刃而解了。
3 精心操作
要求現代教學輔助技術的使用要與課堂實際教學過程同步,教學資源的展示要與學生課堂思維的進度同步,新的問題的設置與提出要與學生課堂思維的激情同步,做到既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又不能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實現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的整體目標。
例如,在講授《快樂的小熊貓》這節欣賞課時,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為畫面配樂曲的活動。先讓學生聽4段不同的旋律,然後播放制作好的電腦課件,依次出現壹幅幅美麗的畫面:太陽出來了,陽光射進樹林,壹群小鳥醒來後,嘰嘰喳喳唱起了歌。這時筆者問學生:“看了這幅畫面,我們應該選擇什麽情緒的旋律為它配音呢?”學生開始去聯想剛才聽到的幾段旋律,經過討論,班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準確為畫面配上合適的音樂。經過他們自己編排好的旋律,筆者便完整播放了這首樂曲,恰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而且鍛煉了聽覺記憶能力。把樂曲欣賞環境變成畫面與聲音交相呼應的寬松的學習場景,音樂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大大激活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喜愛音樂的興趣。
4 精心引導
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實效性是顯而易見、不容置疑的。但同時也不能忘記的是:任何先進技術的運用,都不能代替人的思維過程,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的引導與示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也無法否定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必要性。
對此,筆者每到前後材料的銜接之處,或者壹個問題的結束之時,都會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在此基礎上,用簡明扼要的語言作壹個概括或總結。當然,這樣做要把握好它的基本尺度:找準要害之處,抓住緊要環節,既要能夠充分說明問題,又要做到言簡意賅,通俗明了。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教師的總結真可謂是“畫龍點睛”!要想做到這壹點,就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總體上把握教材內容,養成善於思考、認真研究歸納的良好習慣。正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這樣壹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