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之勢的讀音是(jǐ jiǎo zhī shì)。
1、解釋
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夾擊敵人。原指從兩方面夾攻敵人。現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牽制敵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勢。
2、出處
《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
3、示例
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為掎角之勢,以防曹操。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
4、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互相配合,兩面夾擊。
掎角之勢的造句:
掎角之勢的人,也應付壹部分責。
這個方案可說是掎角之勢,有絕對成功的把握。
敵人在河北、河南都構築了強大的工事,以為掎角之勢,現在河南之敵已被我殲滅,河北之敵孤立無援,只好龜縮到城裏去了。
這場戰役我軍采取掎角之勢,壹舉殲滅敵人。
所以她們才會形成掎角之勢,對自己展開圍攻。
三大帝國成掎角之勢包圍著阿加拉斯冰原,仿佛是在拱衛著什麽。
凹進來的像口袋,誘敵深入,凸出去的像拳頭,互成掎角之勢。
小白村的白菜不僅有利於秦大村的發展,小白村的位置更能與秦大村形成掎角之勢,對將來抵擋西北方向的餓狼村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