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杞梓裏鎮的基礎建設

杞梓裏鎮的基礎建設

1958年建成齊武至水竹坑公路9.5公裏,2005年油化;1972年建成杞梓裏至英坑公路12公裏,2003年油化;1981年建成蘇村至唐裏公路10公裏和唐裏大橋;1992年建成東勝橋和舒川大橋;徽杭公路和徽杭高速公路橫貫梓壹、梓二、舒川、齊武和蘇村等村。2005年全鎮貨車172輛,客車12輛,唐裏、磻溪、水竹坑、英坑、杞梓裏至縣城客車每天分別為6、2、4、10班次。1955年始通電話,1993年開通程控電話,2005年全鎮終端用戶7300門。1998年建成移動、聯通通訊基站,2005年全鎮手機用戶4300戶。1986年建立電視差轉臺,1995年開通有線電視,2005年轉播電視節目15臺套,終端用戶4800戶。1983年架通高壓電,2005年全鎮用電399萬度。1984年開始建引水工程,2005年各村使用自來水。2005年建成杞梓裏至舒川1000米沙石護岸。2005年境內長川巖山、六合橫痕、坡山社川自然村被定為省級地質災害滑坡點,166戶548人已搬遷。2005年全鎮有齊武中心學校、杞梓裏中心學校和唐裏中心學校,轄初級中學3所,完全小學7所,初級小學16所;在校中、小學生分別為1466人、3092人;在職中、小學教師分別為85人、143人;建國後培養大中專畢業生1500名。1958年創建杞梓裏中心衛生院,1995年被批準為“壹級甲等”醫院,2005年在崗醫生64人。

除官川、坡山等村委會的壹些自然村未通自來水外,其余村都通自來水、通電、通程控電話、通電視。除***和村等六個行政村未通公路,其余26個村委會都通了公路。建設了鎮區商貿壹條街,實現了蘇唐公路和梓英公路路面油化。

1、交通便利。徽杭公路和徽杭高速公路橫貫期間,穿越梓壹、梓二、舒川、齊武和蘇村;縣道公路有梓英公路、蘇唐公路、齊水公路、梓升公路,其中梓裏至英坑公路12公裏建於七十年代未,2003年油路化;蘇唐公路10公裏建於80年代初期,本世紀未油路化;齊水公路建於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未拓寬,2005年油路化;梓升公路建於九十年代後期;鄉村公路有:建於八十年代未的唐磻公路,英農公路;97年開通磻坡公路、磻石公路,二十世紀未開通唐裏至官川公路、梓茶公路、梓漆公路。二十壹世紀初,尤其是2004年前後的村村通工程建設,加速了杞梓裏鎮的交通建設,“十五”期間***修建鄉村公路12條,完成鄉村公路新建擴建51公裏,興建大小橋梁7座,泉金公路、唐裏至莊坑公路、莊周公路、周小公路、周灘公路、長胡公路、外農公路、茶***公路、茶橫公路、唐富公路等相繼開通。九十年代未梓裏鎮區壹條街0.9公裏的道路實施硬化,齊武公路段硬化0.5公裏,捉進了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 杞梓裏供電所於1984年建站,擔負著53個行政村(包括霞坑鎮),156個臺區,5萬多人的日常用電任務,境內村村通電,供電總容量為5982個千伏安(包括專用電和公用電),1999年——2003年完成126個臺區、30個專用變的農網改造。

2、信息暢通。有3000余門程控電話,境內在梓裏、唐裏、磻溪、英坑、西村等建立了中國移動基站,在杞梓裏、蘇村、唐裏建立了中國聯通基站。每個村都可收看衛星電視頻道,全鎮有電視10000臺。

3、教育衛生條件優越杞梓裏鎮教育發展較快。2003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鎮設立了齊武學校、梓裏學校、唐裏學校。

齊武學校:設小學部和初中部。初中部有教師61人,學生865人。小學部有5所完小9個教學點,在職教師68人,學生1354人,服務面積100平方公裏,人口2萬余人。齊武學校先後通過省級高標準“普及初等教育”、“普九”、“普實”、“遠教工程”等多項教育達標驗收,先後建成了齊武中學初中部、磻溪小學、西村小學、河政小學、橫溪小學、王塢小學、灘培小學、溪頭小學教學樓,新建了磻溪小學學生宿舍樓。齊武學校初中部建於1968年,1978年三陽、霞坑兩所中學撤銷高中建制並入齊武中學成為縣完中。1982年至1986年招收職業高中學生,1994年高中部實際上停止招生。歷任校長為程發宏、吳培根、胡立蔭、方恩集、吳建政、方釗捷、汪至健。2003年至2008年齊武中學中招考試上重點分數線人數連續六年名列全縣農村學校第壹名。2003年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和電腦室。齊武學校小學部五所完小:蘇村小學創辦於1932年,校牌名為“縣立蘇村完全初級小學”,1959年改為蘇村學區,1973年為蘇村中心小學;磻溪小學的前身是渭濱小學,創辦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951年改名磻溪小學;西村小學始建於1935年(屬私塾),解放後易名為“歙縣西村小學”,1972年9月改為“歙縣西村中心小學”,轄9所小學,現在校學生600多名,教師25人;齊武小學於1972年建立,2005年有5個教學班,12名教師,280名學生。

杞梓裏學校:2003年8月,合並杞梓裏鎮教委、杞梓裏中心小學、英坑中心小學、英坑中學成立杞梓裏中心學校,轄英坑初級中學和杞梓裏等9所行政村小學及桐川1所教學點。有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1300人,教職工68人。其中杞梓裏小學前身為植三小學,創辦於1934年(屬地方辦學),解放後改為杞梓裏小學,1968年響應“村村辦中學”附設初中班,1971年附設初中班與杞梓裏農村中學合並,成立杞梓裏公社中學,於1982年9月並入齊武中學。1998年,學校實施義務教育工程項目,投資60多萬元興建了杞梓裏小學教學樓和綜合樓;英坑小學建於1949年1月,2003年興建了英坑小學教學樓;英坑中學建於1965年9月。綜上所述,解放後,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該校辦學水平大幅提升,1993年啟動掃盲工程,1994年通過省級驗收;1997年“兩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2001年,實施分流改制,小學開設六年級;2004年,實施遠程教育,配備模式三1個、模式二1個、模式壹7個;2006年建計算機教室壹個。2005年經縣政府批準立項在杞梓裏“高丘幹”(杞梓裏村河對岸)創辦九年壹貫制寄宿學校,第壹期工程由港商陳占美先生贊助、配套危改資金建造的第壹幢教學樓—雲美占美春蕾小學已破土動工。

唐裏學校:2003年經縣政府批準撤並唐裏中學、唐裏學區、外磻學區為九年壹貫制的“歙縣唐裏學校”。設初中部和小學部。初中部教師23人,初中生371個。2005年小學部轄唐裏等10個教學點,教師39人,小學生668人,所轄範圍小學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均達100%。從2000年至2005年四年中投入資金112萬元,改建了教學樓1082平方米,師生宿舍樓1164平方米,改建了教學點危房,實施了遠程教育。2005年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設備齊全,有電腦34臺。

杞梓裏中心衛生院由原杞梓裏區人民衛生院改建而來,創建於1958年。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已成為黃山市規模最大的中心衛生院之壹,現有在職職工64人,取得中、高級職稱的醫技人員15人,病床編制50張,科室齊全,有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口腔科、麻醉科、手術室、急診室、病區護理等臨床科室,並有檢驗科、放射科、B超心電圖室、胃鏡室等功能檢查科室。承擔杞梓裏地區8萬余人的醫療衛生服務。1995年通過衛生部評審獲“壹級甲等”醫院;2000年通過創建“愛嬰衛生院”的評審;2002年被歙縣人民政府評為“人民滿意基層衛生院”;2003年1月歙縣衛生院批準列入首批“示範中心衛生院”創建單位;是歙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定點單位之壹,2004年7月被確定為黃山市人民醫院衛生支農定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