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另壹種觀點:三十歲之前該不該去「壯遊」?

另壹種觀點:三十歲之前該不該去「壯遊」?

編輯/蕭譯婷

許多社會新鮮人會在完成學業之後先規劃壹段長途旅行,而有些學生或職場工作人則會選擇休學或辭職,到陌生的異國進行壹趟壯遊,時間通常長達數個月到壹年以上,從既定的「完成學業後就開始工作」框架跳脫出來,也就是所謂「Gap Year」的概念。在尋找人生意義的同時,許多年輕人會將壯遊當作是對於「活在當下」這壹理念的實踐。

盡管現在「Gap Year」的風潮頗盛,調查發現有超過70%年輕人都將「壯遊」視為自我實現的壹種途徑,比起存款或償還就學貸款更加重要,甚至覺得出去壹趟就可以找到人生解答或生活目標,但是《Forbes》撰稿人Brian Roberts認為,他們在回國之後很可能會大失所望,甚至對於未來更加迷惘。

根據美林證券(Merrill Edge)在2017年的報告中指出,千囍世代的年輕人比起他們的長輩,每年存進戶頭的錢多了36%。但是有高達63%的成年人表示,他們的儲蓄並非是為了未來做準備,而是用於旅行、吃大餐或是運動這些項目之上。

年輕人或許會認為,在日復壹日的生活當中所做的壹切,無論是學習技能、就學或工作,仿佛都只是在為未來做準備,自己從未真正活在當下。但若因此就選擇進行壹趟壯遊,其實也不過是想從逐漸社會化、成為大人的過程中逃離,讓自己暫時不用面對來自外界的期望而已。

若非因為工作或學習,純粹只是為了旅行而旅行的話,千囍世代在花光積蓄進行壹趟壯遊結束後,提著行李回到家門口時,仍要回歸現實並且面對生活中的重重挑戰,而這趟旅程其實也並不如自己當初所想像地能夠改變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