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了解課文“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寫作順序;知道課文在寫鯨的形體時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2、能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關於鯨的知識,並對此產生興趣,有進行科學探索的願望。
3、能學習第1自然段的說明方法,自選內容寫壹段話。可以使用壹種方法說明,也可以使用幾種方法來說明。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了鯨的哪些特點和習性,書面填寫課後練習1中的表格,知道課文是怎樣說明鯨是很大的。
教學難點:
學習第1自然段的說明方法,自選內容寫壹段話。可以使用壹種說明方法,也可以使用幾種方法來說明。
教學過程:
壹、回顧匯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6課《鯨》。上壹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致了解了課文所寫的內容。哪位同學來說說這篇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
二、填寫表格,回憶課文內容。
1、那麽鯨在形體上有什麽特點?它們又有哪些生活習性呢?上節課老師布置了壹項作業,就是了解課文內容後填寫課後的表格,現在就請大家看著自己填寫的表格,我們壹起來說壹說表格裏所填的內容。
2、大家可以根據我們壹起總結出的內容來修改自己填寫的表格。
三、學習體會第壹自然段的說明方法。
1、通過讀課文、填寫表格,我們了解到鯨是壹種形體非常大的動物,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很大呢?用這些方法有什麽好處呢?請同學們默讀第壹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並適當做批註。
2、壹句壹句地體會第壹自然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
1“不少人看到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A 這兩句運用了什麽說明方法?為什麽要用鯨和象進行比較呢?
這兩句運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用鯨和我們熟悉的並且形體也很龐大的象進行比較,可以讓我們更加形象地感知到鯨的形體巨大。
B 我們在動物園中見到過象,覺得象是非常大的動物。而鯨比象要“大得多”,妳能通過朗讀這兩句話讓我們感覺到鯨的形體非常大嗎?
C 指名朗讀這兩句話。
過渡:文章還用了什麽說明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很大呢?
2“最大的鯨有16萬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多公斤。”
這壹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可以讓我們很具體地了解到鯨的形體究竟有多大。
“16萬多公斤”、“ 2000多公斤”,如果去掉“多”字,不是更具體嗎?再跟原句比壹比,妳覺得老師說的有道理嗎?
這種看似模糊的表述其實更準確、更科學、更嚴謹。
過渡:誰來接著說文章中還運用了什麽說明方法?
3“我國捕獲過壹頭4萬多公斤重的鯨,它有17米長,壹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樣重。”
A “4萬多公斤”有多重呢?超市裏賣的大袋的面粉或大米通常是25公斤壹袋,大家估算壹下,像這樣的大米或面粉多少袋可以達到4萬多公斤重呢?1600多袋
“17米”有多長呢?我們壹間教室,大概長8、9米,那就是說,我國捕獲的這頭鯨有幾個教室這樣長啊?大概相當於我們2個教室的長度
這兩個數字,就讓我們非常具體地感受到了鯨是壹種又大又重的動物。接著作者又使用了什麽說明方法呢?
B 用鯨的壹條舌頭和十幾頭大肥豬比,有什麽好處呢?
用鯨的舌頭同十幾頭大肥豬做比較,更讓我們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鯨的身體又大又重。
c 這裏又用了“4萬多公斤”、“十幾頭”,同樣有什麽好處啊?
過渡:大家繼續說,在這壹段中作者還使用了什麽說明方法?
4“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伸手還摸不到它的上顎;4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這是壹種什麽說明方法呢?“它要是張開嘴”,或者是“它如果張開嘴”……
“假設”這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可以讓我們想象出壹米六幾、七幾的人站在鯨的嘴裏伸手摸不到它的上顎,以及4個人圍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寬寬敞敞的畫面和情景。進而可以想到鯨的嘴都著這麽大,更不用說整個身體有多麽大了。妳能想象著這些情景,讀讀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鯨的身體很大嗎?
5“我國捕獲過……”出示這兩句話,這兩句話還運用了什麽說明方法呢?
3、歸納說明方法,整體感受鯨的形體巨大。
A 出示全段內容在這壹自然段中,作者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巨大呢?
小結:這壹段恰當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形象、具體地表現出了鯨是個龐然大物。
b 再讀讀這段話,讓聽者能從妳的朗讀中感受到鯨的確是龐然大物。
過渡:老師知道大家從課文中除了了解到鯨的形體巨大以外,還了解到了許多其它關於鯨的知識。剛好我聽三班老師說她帶孩子去參觀自然博物館的時候,發現裏面有像妳們這麽大的小學生在做義務講解員,我當時就想我們班壹定也有不少同學對這個工作充滿興趣,有機會也想嘗試嘗試,對嗎?誰對這項工作感興趣啊?不過講解員可不是個簡單的工作,它需要妳具備多方面的素質,那我們今天就在課堂上來個小小的競聘,怎麽樣?看看哪些同學有能力勝任這項工作,在競聘中脫穎而出的同學,老師會發給妳壹個講解員的胸卡,讓妳模擬上崗。大家不用緊張,壹會兒要考察的內容都是課文中的知識,現在大家趕快再瀏覽瀏覽課文第2—6自然段,爭取在壹會兒的競聘中有出色的表現。
四、了解鯨的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1、考考口才。
哪位同學能看著圖片給大家講講鯨的進化過程呢?
2、考考記憶力。
“吃食物”這壹段,根據課文意思填空。
須鯨主要吃 和 。它們在海裏遊泳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 連同 壹齊吸進嘴裏,然後 ,把水從 中間 ,把 吞進肚子裏,壹次就可以吃 。
齒鯨主要吃 。他們遇到 ,就兇猛地 ,用 咬住,很快就 。齒鯨裏有壹種號稱“海中之虎”的 。有時候,好幾十頭 圍住壹頭 重的 , 就把它吃光了。
3、考考判斷力。
同學們能看著圖片判斷出鯨的種類嗎?
1出示第壹組圖片通過是否有牙齒判斷鯨的種類
過渡:通過看鯨是否有牙齒可以判斷出鯨的種類。除此之外,看鯨噴潮時的水柱也能判斷出哪個是須鯨,哪個是齒鯨,如何判斷呢?
2出示第二組圖片通過噴潮時的水柱判斷鯨的種類
a 指名判斷。
B 追問:妳的這個答案是從哪裏得來的呢?讀讀書上的句子。
3出示判斷題,請大家壹起做出判斷。
鯨是哺乳動物,不屬於魚類。
鯨總是獨自睡覺的。
判斷對錯後說說依據和理由。
4、加試機動大家讀書讀得都很認真,關於鯨的知識掌握得也很好,水平相當,很難分出上下。我們再來加試壹個題目,給大家講講妳了解的關於鯨的其他知識,好不好?
5、簡單評價評價,發胸卡。
過渡:許多同學還躍躍欲試,別著急,我們還有機會。想當壹名合格的講解員,還要具備壹種能力,那就是利用資料合理創編的能力。面對各個年齡階段、各種文化層次的參觀者,有時需要妳把掌握的資料重新編排,很多時候還要加入自己的語言,使妳的講解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被參觀者接受。比如:我們都知道,鴕鳥是鳥類中形體最大的壹種,出示數字資料在講解時除了運用這些數字,妳還有什麽其它方法沒有?回顧壹下《鯨》這篇課文的第壹自然段,為了說明鯨形體很大,作者用它和大象做比較,假設人在它嘴裏活動的情景……妳能仿照這些方法,把鴕鳥得形體很大這個特點介紹給參觀者嗎?
五、練習仿寫。
1、指名發言。
2、請壹名同學用上幾種說明方法,完整地說壹段話。
3、同學們課下可以仿照剛才的練習,使用壹種或幾種說明方法來說明壹種事物的某壹個特點。老師這裏給大家提供壹些資料,大家可以參考。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寫其它內容。註意:無論妳使用哪些說明方法,都要圍繞著這個事物的特點去寫。
六、作業。
必做:學習第1自然段的說明方法,自選內容寫壹段話。
七、選做。
1、寫倡議書:保護人類的朋友——鯨。
2、給各種鯨設計名片。
3、鯨的自述。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鯨》
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壹頭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壹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麽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鯨生活在海洋裏,因為體形像魚,許多人管它叫鯨魚。其實它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壹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裏。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壹類是須鯨,沒有牙齒;壹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鯨的身子這麽大,它們吃什麽呢?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它們在海洋裏遊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小魚小蝦連同海水壹齊吸進嘴裏,然後閉上嘴,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裏,壹頓就可以吃兩千多公斤。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它們遇到大魚和海獸,就兇猛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很快就吃掉。有壹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壹群,圍住壹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能把它吃光。
鯨跟牛羊壹樣用肺呼吸,這也說明它不屬於魚類。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壹股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壹樣;等肺裏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鯨隔壹定的時間必須呼吸壹次。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氣形成的水柱也不壹樣: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有經驗的人根據水柱的形狀,就可以判斷鯨的種類和大小。
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壹起,它們通常會找壹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裏,尾巴向外,圍成壹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如果聽到什麽聲響,它們立即四散遊開。
鯨是胎生的,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這些特征也說明鯨是哺乳動物。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壹天能長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鯨的壽命很長,壹般可以活幾十年到壹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