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令人高興的事情,就樂不可支,得意忘形;
遇到令人憤怒的事情,就惱怒起來,怒不可遏,可是事情壹過就忘得壹幹二凈。
看似直來直去、豪邁豁達,實則是氣盛、莽撞之人。
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粗人”,做事欠缺考慮,僅憑匹夫之勇,沖鋒陷陣還可以,但卻絕非將帥之才。
曾國藩是壹個細心者,專門寫下這樣的對聯來誡勉自己辦事:
做人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壹個人應該粗中有細、思慮周詳,這樣辦起事來才會在穩當之中追求變化,精當中尋簡捷。
而“粗”者則沒有這樣的才識策略。“粗”者如果不經過壹番磨煉,變得心思周密,是不可能擔當重任的。這種人的長處是沒有城府,很少搞陰謀詭計,壹般沒有野心,很多事情都可以放心地叫他去做。
半生混跡於官場的曾國藩深知情緒帶給人的負面影響是致命的。壹個人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勢必成不了什麽大事。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發爭吵、咒罵、打架,甚至流血沖突的情況。
有時僅僅是誰踩了誰的腳,壹句話說得不當,在地鐵裏搶座位,在公交車上挨了壹下擠,都可能成為引爆壹場口舌大戰或拳腳演練的導火索。
在社會治安案件中,相當多的案件都是由於當事人不能冷靜地處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發生的。
人都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時,難免情緒激動、發火、憤怒。這是人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但這種激動的情緒不可放縱,因為它可能使妳喪失冷靜和理智,不計後果地行事。因此,當妳遇到這類事情時,面對人際矛盾時,要學會克制,學會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