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裏,我們常常聽老人說,這人沒教養。他們口中的教養到底源於何處?1938年,陳寅恪在西南聯大教書,住在傅斯年樓上。傅斯年被稱為“傅大炮”,連見蔣介石都傲慢地翹著二郎腿,不爽時,甚至對蔣介石破口大罵,可見了陳寅恪卻畢恭畢敬。每當日軍空襲,傅斯年就拖著肥胖的身體,小心翼翼將眼睛不好的陳寅恪攙扶下來,送進防空洞。對有學問的人尊敬,便是教養。陳寅恪晚年眼睛雙目失明,學生蔣天樞夫妻從上海到廣州看望陳先生,由於陳先生看不見,忘記了請他落座。蔣天樞就壹直站在陳先生身旁,聽陳先生講話,恭恭敬敬站了幾個小時。蔣天樞在晚年放棄自己全部研究,著手編輯恩師陳寅恪的著作,只為敬重二字。如此修為,便是教養!
新文化運動後,因政見不同,魯迅和胡適分道揚鑣。魯迅在報刊寫文章多次挖苦、諷刺胡適。甚至罵胡適“蒙著公正的皮”、“醜態讓人作嘔”。魯迅刻薄,天下皆知。面對魯迅痛罵,胡適卻從不應戰。相反,只要魯迅有好文章,胡適就全力推薦。1936年,魯迅去世,許廣平懷著忐忑不安心情給胡適寫信,請他“鼎力設法”幫忙出版《魯迅全集》。胡適二話沒說,立即出馬推薦商務印書館,並擔任魯迅紀念委員會委員,為《魯迅全集》出版拼盡全力。從新文化運動開始,魯迅罵胡適是“標榜仁義”的“幫忙文人”,甚至還說胡適陰險,只會說客套話。可至始至終,胡適並沒反擊,還稱贊“魯迅小說,為上等之作!”君子交絕,不出惡聲,這就是修為,這就是教養。
青幫大佬杜月笙壹向尊重讀書人,外號“章瘋子”的章太炎晚年住在蘇州講學,章太炎是大學問家,是連袁世凱、蔣介石都敢罵的大文人,對杜月笙這樣的流氓非常看不起。杜月笙並不計較,親自登門拜訪。看見章太炎生活拮據,臨走之前,偷偷將2000塊大洋的票子疊成小方塊塞在茶碗底下,只為顧全讀書人的面子。連章太炎都驚嘆:“世界上,原來還有這麽有教養的流氓。”從此訂交壹生。教養不是客套的禮貌,而是顧全別人面子的尊重。
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80歲那年講壹堂公開遙感課程。這節課,大約兩個小時,李德仁院士為了講好那壹節課,壹直站著,水杯就在手邊,卻不曾喝過壹口。距離下課還有半個小時,李德仁院士實在堅持不住了。他突然說:“對不起各位同學,我頭有些暈,實在堅持不住了,可能不能講了,對不起,對不起。”連續說了兩句對不起後,他就半躺在椅子上壹直大口喘氣。按理說,正常下課就可以了。可他卻堅持讓學生把課件放完,他就壹直坐著,充滿期待地看著下面的青年學生們。他喘氣越來越厲害,眼看都快不行了。所有在場的老師都急了,趕緊撥打了120把李德仁院士接走。為人師表,上好最後壹節課。李德仁教授用生命去講課,要的不是回報而是心安理得。我上高三時,語文老師因為感冒,嗓子嚴重發炎,嚴重到完全說不出話。最後壹節課,她來到教室,用板書寫了“由於今天嗓子不適,重點會寫板書,放幻燈片,希望大家諒解”。然後我們大家都唰唰唰認真記著筆記,語文老師就壹直站著。下課鈴響了,只見語文老師拿起黑板檫把黑板擦得幹幹凈凈,然後赫然寫下:對不起,由於我的身體原因,耽誤了大家寶貴的時間,讓大家受委屈了。然後,她做了壹個讓我此生難忘的動作,她將腰深深地彎下去成90度,給大家鞠了壹躬。我至今依然記得這壹幕,壹個小縣城的教書匠,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心裏念著的依然是自己耽誤了大家的時間。教養,就是在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上,處處想著別人,設身處地的幫別人考慮。
大學時,我給壹個十二歲的孩子做家教。電話和她母親溝通,試講課程不收錢,如果覺得我講得可以,下壹次再付費。我坐公交車到了她家,試講結束後,她媽媽送我下樓。在樓下,她拿了壹個信封,說:“孩子說喜歡聽這個哥哥講課,這是您的講課費。”以後每壹次,她都把錢放在信封裏,壹直送我下樓後,才遞給我。後來,我才明白,她是為了尊重我。也是為了不讓孩子過早地沾上銅臭味,讓孩子懂得我是他們家庭專門請來的老師,應該以禮相待。我和這個家庭壹直保持聯系,這個孩子後來考上了復旦大學。
前幾天,我們家孩子媽媽說,最近她感到非常驕傲。因為在壹節課上,老師找壹個學生朗讀壹篇課文。第壹個女生,聲音很小,帶有明顯的方言。老師不滿意,又找了第二個女生朗讀,第二個女生讀得很通順,卻沒有把感情色彩讀出來。老師就讓女兒朗讀,她讀得非常棒,全班學生都鼓掌了。老師找其他學生點評,大家都說很完美,等於是享受。可是她臉紅了,小聲說:“老師,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受過專業老師輔導,這樣對比,對她倆實在太不公平了!”孩子媽媽跟我說起這事時,我能感到她很開心。讓她驕傲的不是女兒的學習,而是女兒懂得尊重別人,她為女兒的教養感到驕傲!真正的高貴,從來不是高人壹等,而是真正讓人親切的教養。非常贊同壹句話:所有禮貌和教養的不只是幹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這考驗的不止是情商,還有妳的善良。
生活裏,我們常常遇到那些只管自己爽,不管別人感受的人。前兩天,壹哥們給我哭訴他的經歷,說夜裏三點,他的朋友給他打電話說:別說話我給妳唱首歌,然後電話那頭就傳來歇斯底裏的《死了都要愛》:死了都要愛,不哭到微笑不痛快!我哥們當場欲哭無淚,那天夜裏,他可是在給姥姥守靈。很多人都覺得教養是孩子們的事,讓孩子知道懂得禮貌,尊重別人,言語得體。只讓孩子講道德、講品質,自己卻怎麽自私怎麽來。擁有了知識,卻沒擁有教養,讀書再多,沒有教養有什麽用。如今看來,教養絕不只是孩子們的事,更像是形形色色的大人們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