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相傳布洛陀與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間造人造物,創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於田陽縣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的敢壯山(春曉巖),也是他創造的。這裏曾經是他犧身生息,繁衍子孫後代的聖地。下面的故事,便是關於布洛陀與敢壯山的傳說。
“敢壯山”與“五指山”的來歷
很古很古以前,田陽這個地方和其它地方壹樣,沒有草木,沒有人類,沒有生靈,廣渺的大地空空無物。而早就有了生靈的蒼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氣沈沈,很早就盤算著派人到凡間繁衍人類,創造人間世界。終於有壹天,上帝決定派布洛陀與母勒甲下凡,創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與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於二月初壹啟程。那天,布洛陀挑著壹對大籮筐,籮筐的壹頭裝著五個孩,另壹頭裝著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壹把鋤頭,手拿壹把開山鐮,乘著大帝宮殿前摘下的兩片樹葉,緩緩地飄流而下。……壹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飄到了田陽上空。這時烏雲突變,大地上從沒有過的電閃雷鳴伴隨著大風大雨,震耳欲聾地炸響在大地上空。雷劈聲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擔斷了。霎時,兩只籮筐飛奔著向大地墜落。布洛陀和母勒甲壹見慌了神,他們立即甩掉手中的斷扁擔、鋤頭和鐮刀,沒命地撲向孩子。但是遲了。僅僅壹眨眼的功夫,兩只籮筐便分別落在東西相距十裏的那貫和三今兩地。裝被褥的籮筐掉在東面的那貫,形成了“敢壯山”。那壹孔壹孔的被褥縫隙,後來成了山上的巖洞。
布洛陀夫婦落在“敢壯山”上,雙雙搜索了半天也不見了孩子的蹤影,他倆立即奔向山頂西頭的最高處遙望四周,仍然不見那只墜落的籮筐和五個孩子。於是又搬來石塊壘成壹個臺子,這座臺子後人叫“望子臺”。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臺往南壹看,只見鋤頭鐮刀墜落的地方挖開了壹道彎彎的大縫溝,天上的雨水落下後都匯流進地溝裏,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無心留覽河山,擡眼又朝西頭望去。只見十裏開外的平川上,有五個孩子在蠕動著。母勒甲壹見激動地喊了壹聲“孩子”。喊聲剛落五個孩子立即壹動不動地坐在地上,壹袋煙的功夫便變成了五座小山,人們叫做“五子山”。因為“子”和“指”同音,後人都叫“五指山”。
從此,田陽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壯山”和“五指山”。
母娘巖與敢壯歌圩
布洛陀夫婦初來乍到新的世界,又剛剛失去五個孩子,隨身帶的被褥衣物化作了敢壯山,他們再也無心去尋找別的落腳點,從山頂下到半山腰,在壹處朝南開的巖洞裏住了下來,開始了繁衍人類,營造新世界的使命。這座巖洞就叫“母娘巖”。
話說母娘巖倒是壹處不錯的風水寶地。母娘巖坐北朝南,洞外有壹塊幾丈見方的坪地,洞口兩側綠樹參天,百花滿地。洞內前廳寬暢,洞頂上倒掛著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把大廳裝點得恰似壹座宮殿。大廳後頭有壹連洞,與後山的通天洞相通。這種洞與洞相通,南與北相連的特殊構造,以及巖洞外的林木花草,使母娘巖成了冬暖夏涼,四季宜人的好居所。布洛陀與母勒甲住進來不久,便壹個接著壹個地生了好多孩子,沒有多少年便孩子成群了。
孩子長大以後,布洛陀創造的世界也越來越寬,自己也越來忙不過來了。於是,他把孩子們分派到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去,讓他們在各自的地盤,繁育後代,建設家園。孩子們遠去了,但是總忘不了養育他們的母娘巖。於是,每壹年的二月十九這壹天,布洛陀與母勒甲的孩子們,便攜帶著自己孩子、孫子,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回來,給布洛陀老祖公和母娘拜壽。由於子子孫孫太多,路途近的先來,能進母娘巖給布洛陀、母勒甲拜壽,路遠後到的子孫則從洞口擠到山腳排成長隊等候。等著輪到他們進母娘巖的時候,已經是三月的初七、八到初九。而這時,還在山腳等候的人待不住了,由於拜壽心切,他們紛紛就地引火燒香,香火壹直從山腳插到母娘巖洞口,形成了壹條香火長龍。從母娘巖中剛剛拜壽出來的子孫們,壹個個見到自己的老祖宗雖然子孫無數,卻仍然是那樣健康長壽,心中興奮不已。他們情不自禁地相約難得見上壹面的各路親人,向敢壯山的各個方向散開去,男男女女壹面即興哼唱山歌,壹面將自己身上的衣物拋給對方表示慶賀。久而久之,每年的三月初七至初九,前來拜壽的布洛陀與母勒甲的子孫後代,都要在“敢壯”這裏唱山歌,壹唱就是三天三夜,形成了敢壯歌圩。
封洞巖的故事
封洞巖位於敢壯山南面石山與土坡相銜接的山腰,其上部為刀削似的絕壁,相傳這是布洛陀初到凡間劈石取火留下的痕跡。絕壁下是壹個巖洞口,但是被封住了,這裏有壹個故事。
話說布洛陀與母勒甲來到凡間世界,轉眼間已過了數百年。幾百年間,他們所生的孩子已經不計其數,而孩子所生的孫子、孫子的孫子就更數不清了。布洛陀老了,現在已變成了高高祖,他的子子孫孫已經遍布各個山寨部落。他想走出去,看看他布洛陀所創造的這個世界到底變得怎麽樣,子孫們又怎麽樣生活,他們還認不認他這個老祖宗?於是,有壹天,布洛陀搖身壹變成了壹位衣衫襤褸、長胡子、長頭發,滿身臟兮兮的老乞丐,來到遠離敢壯山的壹個小寨。壹進寨子,人們見了他這位滿身臭氣的乞丐老人,大人們有的象逃瘟疫似的遠遠躲開,小娃仔們則圍著他逗樂取笑。只有壹對牧牛少年好心地請他到家裏吃飯,那大壹點的男孩子還給布洛陀補衣服,小壹點的給他梳頭發抓虱子。
布洛陀見到這種情況心涼了。但是他還不服氣,不相信自己的後人竟有這等不孝的孽種。第二天大清早,他拿著壹個破碗裝著去討飯,只見那些人還是壹個個閉門不讓他進;有的甚至在悄悄商議,將他殺了吃。還是那壹對少年兄弟真誠地接納了他。他失望了,決心懲治這些不孝的孽種。於是,他交待那對小兄弟,這幾天如果遇著大風大雨,壹定要跑到就近的大樹下面去,緊緊地抱住樹根不放,千萬不要亂跑。說著便離去了。
不幾天,老天爺可真刮起大風下起大雨。牧牛兩兄弟遵照布洛陀的囑咐,跑到古樹下面去抱住樹根,平安地避過了風雨。而寨子裏的其他人,特別是那些心存不善的人,全部被大雨刮進巖洞裏,洞口也被隨後而來的大石頭嚴嚴實實地堵上了。過後,寨子裏幸存的人,請來能工巧匠想鑿開洞口救人,三天三夜鑿了個表皮,三年了也未能打開洞口。這就是封洞巖的故事。
人類的來源壹姆洛甲和婆王神話
在壯族中有《姆洛甲》造人的神話,其梗概是:
相傳姆六甲是壹位造天地、造人類和萬物的女神。她吹壹口氣,升到上面便成了天空;天空破漏了,抓把棉花去補就成為白雲。天空造成了,她發現天小地大,蓋不住,便用針線把地邊縫綴起來,最後把線壹扯,地縮小了,天能蓋得住了。然而地又不平了,大地邊沿都起了皺紋,高突起來的就是山,低窪下去的就成了江河湖海。她沒有丈夫,只要赤身露體地爬到高山上,讓風壹吹,就可以懷孕,但孩子從腋下生下來。她見地上太寂寞,便又造了各種生物。她的生殖器很大,象個大巖洞,當風雨壹來,各種動物就躲進裏面去·。
由於自身的繁衍對原始人類的極端重要性,壯侗語民族先民就把姆洛甲奉為生育大神,拜她為聖母。隨著社會的發展,姆洛甲又變成主管生育的花婆母神、花婆王,成為己婚女子求子的偶像。在壯侗語族各民族中都有相關的神話傳說。例如仡佬族就有《婆王》神話,其梗概是:
婆王掌握著壹座極大的花山,日日忙碌著護理花山上的花。
人是婆王花山上的花。她把花的生魂送給誰家,誰家就生小孩。送紅花是女孩,送白花是男孩。婆王花山上的花長得很茂盛,開得鮮艷,人間的小孩就平安成長,不生病,身體健壯。如果花山上的花生了蟲,小孩就生病,有災難。婆王給花除了蟲,孩子的病就會好。婆王在花山上淋花,花濕了水,小孩睡覺時,全身冒汗,衣衫濕透。人死了,生魂回到花山上,還原為花,再由婆王送給他人,這人便到別家投胎去了。
鬥雷王壹布伯、布傑神話
有關布伯的神話故事,普遍流傳於壯族聚居的地方,有詩歌體,也有散文體的,主要歌頌布伯為拯救人類,與制造幹旱的雷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其梗概如下:
雷王下到人間收糧食,布伯不給並戲弄了他。回到天上後,雷王叫雷將陸盟關好銅閘,不給人間降壹滴水。眾人找布伯商量,布伯決定帶大家到天上去自己扒開銅閘放水。這壹年雖然雷王不降雨,不撒露,年成還不錯。雷王知道布伯帶人上天放水,就把天升高,只留岜赤山上的日月樹作為天梯,並又關上銅閘,人間天大旱。於是布伯帶人下海找雷王的兄弟龍王借水,龍王不肯借,布伯拔了龍王的胡須,龍王逃到深海去了。布伯十分氣憤,上豈赤山找到日月樹上天找雷王,他把劍架到雷王的脖子上要他放水,雷王哀求:“妳放我,三天後給妳降雨。”布伯信以為真,回到地面。誰知道三天過後仍不見降雨。
布伯知道雷王真的反了心,便叫家裏人到河裏去撈豆葵,把豆葵鋪到屋頂上。又去砍紗樹來剝皮,拿來紮木樓的曬棚。然後叫他的兒女伏依兄妹拿著扁擔在棚下等,叫妻子拿著魚網,自己拿著雞罩,在檐下等。
突然,雷王忘乎所以地沖下來,從屋頂滑到棚臺,又從棚臺滑下來,摔倒在地上,布伯的罩象壹口銅鐘那樣從上落下來,牢牢地罩住雷王。雷王再也逃不脫了。布伯把雷王鎖進糧倉。雷王用計騙伏依兄妹送水喝。喝了水的雷王全身充滿力量,沖破糧倉跑上天去。
雷王決天河,天河水全部傾倒下來;龍王要報拔須之仇,也放著海水,驅使蝦兵蟹將推波助瀾,直把水漲過山頭,淹到天蓬頂下。雷王以為人間的人全死光了,布伯也壹定死了,便打開天門往下看。誰知布伯的傘船正向天門駛來,只見布伯挺著胸,提著劍,怒氣沖沖地直奔雷王而來。雷王的眼睛也噴出憤怒的火光,他馬上持著板斧,向布伯飛沖下來。布伯眼疾手快,兩腳壹蹬,傘船便從雷王腳下滑過去,然後回身壹劍,把雷王的腳削斷了。雷王趕忙逃回天門,害怕布伯的傘船隨波逐浪,直闖天門,就連聲喊著:“快退水,快退水!”
雷兵雷將己知道布伯的厲害,趕忙退水;龍王也知道布伯不好惹,也忙著退水。這水退得又猛又快。布伯的傘船摔得稀巴爛。布伯壹顆紅心,進到天蓬上鑲嵌起來,它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