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的故事有:《楊靖宇革命》、《王偉偵查》、《文天祥寧死不屈》、《王二小智鬥鬼子》、《抗日小英雄雨來》。
1.《楊靖宇革命》: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裏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
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裏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壹腔熱愛之情。
2.《王偉偵查》: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偉在執行對美軍用偵察機跟蹤監視的任務中,所駕駛的飛機被美機撞毀後跳傘落海,光榮犧牲,年僅33歲。
這次在執行任務時,王偉堅毅果敢,沈著冷靜,英勇頑強,用生命譜寫了壹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
王偉犧牲後,中央軍委於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舉行了命名大會,授予“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壹級英模獎章,被海軍黨委批準革命烈士。
3.《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
壹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壹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妳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壹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麽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壹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4.《王二小智鬥鬼子》:
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 常壹邊在山坡上放牛,壹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 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5.《抗日小英雄雨來》: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壹個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裏。
雨來從小就和小夥伴壹起,在河裏鉆來鉆去,練得壹身好水性,村裏人都叫他“小鴨子”。
壹天早晨,雨來拿著課本準備去上學,突然壹個人闖了進來,雨來壹看,是區上的交通員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墻角,把壹個盛著水的大水缸搬開,跳進了水缸下的洞裏,並對雨來說:“外面有鬼子在追我,妳快,快把缸搬回來堵上洞口,對誰也不許說。”
擴展資料:
戰爭是壹種集體、集團、組織、民族、派別、國家、 *** 互相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使敵對雙方為了達到壹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
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
螞蟻和黑猩猩等等生物都有戰爭行為。
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最暴力的手段,是在自然界解決問題的辦法手段之壹,通常被認為是原始社會才會使用的方法,由於其造成生命的消失,在現代人類社會不被認可。
戰爭是極端的行為,戰爭的產生是由主導者為了自己或者集團的利益而發起的行為,這種獲取利益的行為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