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中學開學第壹課課件大全【三篇】

中學開學第壹課課件大全【三篇】

篇壹中學開學第壹課課件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裏,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麽危險。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下面就談談日常生活中應註意哪些安全事項:

 壹、教學過程

 1、用電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壹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1)認識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3)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電源插頭。

 4)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幹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氣1)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露而發生火災。

 2)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3、遊泳時要註意安全1)、遊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

 2)、要慎重選擇遊泳場所。

 3)、下水前要做準備運動。

 4)、飽食或者饑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後不要遊泳。

 5)、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6)、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4、交通安全老師介紹三則案例:案例壹:兩個中學生在行走時拋接籃球,球滾到機動車道上,將壹輛正常行駛的摩托車絆倒,致使駕駛員腦部嚴重受損。

 交通法規明確規定,行人在行走時不得在路上嬉鬧和玩耍。

 據此,交警部門對這起事故作了責任認定,認定這兩個中學生承擔全部責任,兩人家庭各承擔壹萬多元的醫療費用。

 案例二:1999年某中學後門發生壹起因壹個學生騎車下坡,將壹名退休老師撞倒後死亡的交通事故。

 這不但給雙方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而且也給這名中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損傷。

 案例三:有數據顯示,1998年全國因交通傷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傷。

 這絕對不是個駭人聽聞的數字,每年在車輪下喪生的花朵已經不計其數。

 據悉,北京市平均每學期約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通過這些故事,我們了解到了什麽?談談妳的感受?行走時怎樣註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

 3)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穿越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綠燈行,紅燈停"。

 5)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騎自行車上街。

 5、發生火災怎麽辦1)要打火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著火的地點,還要講清什麽物品著火,火勢怎麽樣。

 2)壹旦身受火災的威脅,千萬不要驚慌,要冷靜,想辦法離開火場。

 3)逃生時,盡量采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

 6、校園安全1)上下樓梯時有序緩慢右行,嚴禁擁擠,特別是發現有人摔倒時,應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將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裏打跳,翻越門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戲,身體不靠欄桿且使身體重心外傾或用力拉扯欄桿。

 3)不在宿舍內點蠟燭看書。

 人疲乏入睡後,蠟燭容易引燃蚊帳、被褥,引發火災。

 4)離開宿舍時,人走熄燈、關閉電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個別同學順手帶回實驗用酒精,藏匿在床鋪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課間活動不追逐打鬧,不帶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進入校園,以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二、小結:

 只要我們處處小心,註意校園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二中學開學第壹課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朗讀,積累並整理“寫在前面”中的好詞佳句。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探尋學習語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目標:學生在欣賞經典名言美文的基礎上,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探尋學習語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工具:七年級語文教材

 教學課時: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教師針對七年級學生剛剛步入中學,內心充滿好奇與期待,既迫切地渴求獲取新知,而又有著即將步入青春期的惶惑狀態,引用精美的詩詞、名言導入本冊的“寫在前面”的學習。

 二、教學步驟:

 1、學生在情境導入的基礎上大聲朗讀前言,在學生朗讀前,教師提示學生應拿筆對文中的好詞、佳句進行圈點勾畫,註意語言的積累,並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2、在第壹步驟朗讀的基礎上,同桌互相交流所圈點勾畫的好詞,佳句,拿出積累本收集整理在積累本上。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試著對其中的詞句進行賞析,品評。

 3、教師在學生收集整理的基礎上,進行擴充,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

 4、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此文,並讓學生再次回味文中的優美詞句,還讓學生思考探尋學習語文的方法。

 5、學生分四人壹小組討論如何學習語文的話題。在小學六年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積累了部分學習語文的經驗,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切磋,相互借鑒,並整理成方法點。

 6、教師趁熱打鐵進行小結,以此明確告訴學生:學習語文並不難,它是有方法可尋的,只要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輕松學語文。

 7、在探尋學習語文的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又引經據典,將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中的文化精粹展現出來,讓學生了解語文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以此激發他們學習語文,探索民族文化史的興趣。

 8、接著,教師由經典詩文中的語文轉入生活中的語文講述,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善於觀察,善於總結,總會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此步驟仍是在告訴學生:學習語文其實很輕松,只要找對了方法,學語文便是壹種享受,壹種智慧。

 三、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國“文聖”孔子在求學方面曾告訴我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無止境,希望妳們在新的學期裏,在升入初中後,要善於思考,善於總結要養成探索求知的良好習慣。

篇三中學開學第壹課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的知識框架及學習意義;

 2、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使學生端正學習的態度,激發和培養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教學重點

 明確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意義,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教法和學法

 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課前準備

 1、編寫思想品德課堂學習及紀律要求;

 2、搜集各地高考及中考狀元以及我校優秀畢業生學習的經驗、事跡。

 教學過程

 壹、自我介紹,相互認識

 包括:姓名、教齡、聯系方式等。)

 二、講“兩點希望、三點要求”

 1、“兩點希望”:

 (1)希望珍惜來之不易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原因:①相聚相識是壹種緣分。正如電視劇《新白蛇娘子傳奇》的主題曲所唱: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枕眠。②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是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的壹筆寶貴財富。

 (2)希望***同維護良好的課堂紀律。原因:課堂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而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我們上好課的重要保證。

 2、“三點要求”(課堂學習及紀律要求)

 (1)課前認真預習要學習的內容,並準備好學習用品;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好筆記(紅色標記問題,藍色標記答案。);課後要及時復習、整理所學內容,並完成相關作業。(2)課堂發言要先舉手,經允許再發言。發言時態度要端正,聲音要響亮。

 (3)課堂上不得隨便說話、無故遲到、換位、接水、聽mp3、做其他作業等。

 三、介紹本書的基本內容及意義

 1、基本內容:***四個單元。分別是第壹單元“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第二單元“了解祖國、愛我中華”、第三單元“融入社會,肩負使命”、第四單元“滿懷希望,迎接明天”。

 2、意義:有利於我們承擔責任,服務社會;有利於我們了解祖國,愛我中華;有利於我們融入社會,肩負使命;有利於我們滿懷希望,擁抱未來;有利於我們升入理想的高中,邁出成功人生的第壹步。(近期:“敲門磚”、“7-1=0”遠期:考研、公務員、律師)

 四、討論並總結學好初三政治課的方法

 1、學生各抒己見。

 2、教師總結並提出建議。

 建議:

 (1)認真落實學習常規。

 (2)經常收聽、收看新聞。

 (3)熟讀熟記主幹知識、核心知識,並做適當的練習。

 (4)養成四種習慣。

 ①讀書的習慣。“依據課標,註重雙基”,是開卷考試命題的要求之壹。另外,“題在書外,理在書內”,也是開卷考試的壹個特點。因此,我們應通過多讀書,夯實基礎知識,牢固掌握教材上的主幹知識。這是開卷考試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和基礎。

 ②開放性思維習慣。試卷設置以及答案的開放性,要求我們必須在日常學習中養成開放性思維的習慣,遇到問題要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壹想。最簡單的就是多想壹想“是什麽”、“為什麽”、“怎樣做”這三個問題。

 ③關註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的習慣。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在歷年的中招考試中都占有相當大的的比重,所以,我們應養成關註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的習慣,要多聽、多看時事政治,多關註社會焦點,以及時政熱點、社會焦點與教材的結合點。

 ④歸納整理的習慣。開放性試題總有壹些綜合性的題目,這些題的答案,有的牽涉幾個章節,有的甚至牽扯幾個年級的內容。如果平時不註意歸納整理,考場上臨時抱佛腳,往往手忙腳亂,不能從容應對。所以,學習中我們還要不斷梳理所學知識,使其條理化,力爭形成知識的網絡。並且,對同壹內容要歸納整理,把分散零碎的知識串起來,形成知識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