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克出生於英國的北安普敦壹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與伯父***同經營壹座祖傳的制鞋工廠,壹家人信仰基督教,星期天早上會上教堂。克裏克小時候就是壹個好問上進的孩子,凡是父母給他買的每壹本兒童百科書籍他都會壹壹閱讀,尤其喜歡有關科學方面的內容。但從12歲起,克裏克由於對科學日漸增長的興趣,使他對基督教慢慢產生懷疑,成為壹個強烈無神傾向的不可知論者和懷疑論者,克裏克後來回憶說:“毫無疑問,對基督教失去信仰、對科學的逐漸執著,是我科學生涯的關鍵壹部分”。?
上大學期間,克裏克主修物理學,輔修數學,但並沒有學到很多前沿物理知識;但那時的克裏克,成績平平,並未見過人之處。1937年,他從倫敦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物理博士。
二戰爆發之後,克裏克在英國海軍總部實驗室工作了8年。二戰結束後,經過選擇和思考,克裏克很快找到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壹是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另壹個是腦的作用。
1951年克裏克與沃森相遇,雖然克裏克比沃森大12歲,可是他對沃森卻有壹種壹見如故的感覺。於是他們開始了對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的合作研究。他們雖然性格相左,但在事業上誌同道合。沃森生物學基礎紮實,訓練有素;克裏克則憑借物理學優勢,又不受傳統生物學觀念束縛,常以壹種全新的視角思考問題。他們二人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並善於吸收和借鑒當時也在研究DNA分子結構的鮑林、威爾金斯和弗蘭克林等人的成果,結果經不足兩年時間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1953年4月,沃森和克裏克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不足千字的短文-—《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酸的壹個結構模型》,報告了這壹改變世界的發現。這其中還有壹件有趣的事,那就是他們是通過擲硬幣的方式來決定署名的次序的。這篇論文有著重大的意思,在科學史上矗立了壹座永久的裏程碑。1962年弗朗西斯·克裏克,詹姆斯·沃森和默裏斯·威爾金斯***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在成功的道路上,興趣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執著的信念,那麽也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如果克裏克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而沒有持之以恒的執著,那肯定會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因為往往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