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客”的原因是什麽
春節期間,三亞、廈門等地曝出宰客醜聞,給喜慶的節假日抹了點黑,給那些美麗的旅遊景點添了些惡名。宰客醜聞看上去發生在個別地方,實際上很有普遍性。大家想想,從北京到廣州,從麗江到漠河,哪個地方沒有發生過以旅遊之名欺負外地客人的事情?雖然不同地方宰客的手段方式有差異,宰客的兇狠程度有區別,但大惡小惡都是惡,這樣普遍性的醜陋現象確實到了必須認真整治的時候了。有很多人以為,宰客現象的發生責任在政府,在具體的景區管理部門和壹些執法部門。這樣的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以海南省為例:當初海南提出建設國際旅遊島,就有人質疑海南是否準備好了?質疑的理由是,盡管海南擁有國內首屈壹指的優質度假旅遊資源,但該地的旅遊服務和旅遊環境水平與其他地方相比,也是出了名的差。那時人們就壹再強調,要想把國際旅遊島建設得像個樣子,海南必須重視軟件建設,包括人文環境、度假氛圍、旅遊服務、景區管理等等方面。糟糕的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海南換了幾任領導,旅遊業欺客宰客的頑疾卻病勢不減,反而有肆無忌憚的趨勢。對此,相關政府部門如何面對是否準備好了的詰難?如何面對責任的追究?當然,在大眾化旅遊時代,把宰客現象屢禁不止的責任全部歸咎於政府,也缺少說服力。在中國社會中,歷來有在家千日好,出門壹時難的說法。這壹方面是因為在地區差異條件下,本地人與外地人習俗不同,信息交流困難,難免出現壹些誤解。比如,侯寶林先生曾在《戲劇與方言》那個經典段子中提到過,北方人去上海在理發時將汰壹汰聽作打壹打,以為對方要打人,就是個典型的誤會。但如今我們所說的宰客現象,其背後更為根本的原因是,幾乎在許多地方,特別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普遍存在壹城壹地的人瞧不起其他地方人的地域歧視、城裏人鄙夷鄉下人的階層歧視,以及由上述歧視引發出來的小地方的人報復大地方的人的反向歧視等意識。如此相互歧視,自然會互相挨宰,妳做初壹,他還十五,種種欺生、宰客等等陋習的發生便成為常態。欺生、宰客之類的行為,可以認定是不講誠信。而不講誠信的本質原因,可以在道德的範疇中查找。中國人講道德規範,首要的是仁。按華裔學者孫隆基的觀點,仁之壹字,重在二人關系。也就是說,任何個人必須在與另外的其他人打交道時,才能表明是否夠仁義,以及仁義的程度水準。壹個道德足夠高尚的人,不僅對家人朋友,對自己人、熟人要誠實守信,要謙和寬厚。對與己無關的他人,對素昧平生的生人,對偶壹相逢的路人,同樣應該待之以禮,相誠不欺,甚至樂於相助。反之,如果壹個人僅僅是在熟人圈裏道貌岸然,面對生人就要暗中算計,其道德品質壹定有問題。若是某個人不論生熟,見人就黑,此人的德行壹定是等而下之的。由此而論,某個地方是否存在嚴重的宰客現象,檢驗的不僅是那個地方的政府管理水平,同時反映出的是該地方民眾的道德素養。假如窮山惡水出刁民還可以理解為客觀原因太差所導致,那麽風景如畫的旅遊勝地明火執仗地宰客,只能說那個地方的人主觀方面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