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的過程是痛苦的,充滿希望。
他們開始探索自我,構建對自我的認識,尋找自我的生命價值和方向; 他們渴望獲得與成人平等的社會地位,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儀式上的信任和尊重,他們想要完成尋找伴侶的任務,得到團體的認同,可能會對異性感到興奮……。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賦予孩子力量? 來聽聽專家的聲音吧。
關承華
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師範生
戴耀紅
上海市青春期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王占郡
北京中親聯教育研究院院長
關鍵詞(自我探索與認知《教育家》 )青春期兒童自我意識快速發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可能高估或低估自我,成就感和挫敗感交替出現。
作為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視、接受、享受自己? 關華(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破繭成蝶”這句話特別貼切。
“繭”是指由於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出現的矛盾、困惑、躁動等。
破繭的過程是痛苦的,他們在掙紮著,與自我作比較。
繭還有另壹個意思。 青春期、青春期現象和成人社會對青春期孩子的誤解。
我和青春期的孩子們接觸得太多了,我發現青春期的問題往往要追溯到父母身上。
那麽,為什麽會“破”呢? 我認為主要是包括自律、自省、自我治愈在內的“自我破壞”。 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和老師提供輔助和鼓勵,而不是強行打破。
那麽,關於“蝴蝶”,破繭而出的是普通的生命體。 父母和老師的期待值太高的話,反而會把繭包得很重。
青春期的孩子挫敗感大於成就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譴責,自己做什麽似乎都是錯誤的。
挫敗感會加強青春期的反抗心。
想讓孩子正視、接受、欣賞自己,在我看來,這不是如何引導的問題。 父母和老師不能有先樹敵的意識。 不應該設置防禦墻,而應該正視青春期的孩子,接受他們的瑕疵,給予更多的關註和愛。 孩子自然會正視和接受自己。
我經常用五指說明評價孩子的五個標準。 大拇指,第壹名是健康。 接下來的食指表示心理健康; 中指,最高,指質量和人格; 無名指,代表能力,這是當今社會的需要; 小指才是學習成績。
希望父母和老師能用這個標準重新評價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耀紅(青春期是充滿人生矛盾的時期。 成功時得意忘形,受挫時自暴自棄,有時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有時覺得自己壹無所有,這就是青春的寫照。
青春的經歷是最好的教科書,大部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自覺,逐漸發現自己的價值,聚集生命的力量,明確人生的方向。
有些孩子可能會陷入自己無法忍受的困境,陷入迷茫無法自拔。
許多教師和父母認為同情、安慰和鼓勵是最好的幫助。
他們對失意中的孩子說。 “妳已經努力了。 妳已經很優秀了。 壹次失敗也沒什麽。 妳有很長的未來。 還有很多機會再來。
但是,現在青春期的孩子們過不了心中的坎。 他們內心的獨白是,雖然還有很長的未來,但這次是最重要的。 我很努力了,但還是失敗了。 本來我就不優秀。
教育者不願意用無關痛癢的大話和空話安慰孩子。
他們要的不是如何看到輕微的挫折,而是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面對同樣的挫折,不同成長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引導方式,有的需要類似的方法,有的需要激將法,有的只需要陪伴就足夠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同情。
有些孩子非常敏感,個性很強。 容易蔑視他人的同情,誤以為自己被看不起,從此陷入更深的自卑感。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鼓勵。
有些孩子特別軟弱,越是被鼓勵,壓力就越大。 對於“通情達理”“聽話”的孩子來說,教育者的壹句“我相信妳能行”會成為很大的負擔,害怕辜負別人的期待,往往會陷入更深的自卑感。
《教育家》 :“00後”擁有更豐富的物質資源和教育資源,物質的充足,視野的廣闊,使他們更加獨立思考,更加重視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在“00後”青春期,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方向? 王占郡: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信息渠道越來越豐富,“00後”孩子的生理需求得到了較好的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更為突出,他們需要在交往中獲得歸屬感,獲得尊重和認可,追求平等公平。
此外,由於信息獲取渠道豐富,目前孩子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已由家庭轉向社會,主要轉向互聯網,尤其是壹些父母不愛學習的家庭,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發現父母不能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完全融入虛擬空間
同時,隨著知識的快速增長,學科的細分,未來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量越來越大,這在壹定程度上意味著孩子在校學習階段的延長,進入社會的時間越來越晚,從而使孩子心理青春期的持續時間長於生理青春期。
關承華:幫助孩子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方向,最重要的前提之壹是父母以身作則,父母的三觀對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很大。
有些孩子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傳播了負面能量,是怎麽引起的? 雖然也有社會因素的影響,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家庭。
另外,對青春期的孩子要減少壓迫和否定。
特別是老師們,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 另外,不能過度按壓叛逆心強的孩子。 老師不經意的話,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陷入深淵。
關鍵詞(親子關系《教育家》 )青春期,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壹種挑戰和蛻變。
面對孩子的種種變化和反抗,很多父母都“手足無措”。
對父母來說,他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對待孩子的模式,重新定位? 關華(很多父母的“手腳不方便”,其實是源於孩子沒有變化之前的“什麽都不做”。
青春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壹瞬間進入的,也沒有明確的時間點。
我想特別提醒12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們,孩子進入青春期是壹個階段性的過程,在此之前,父母需要有所作為和鋪墊。
青春期的孩子有強烈的心理訴求,要求關註、理解、尊重。 這是我在40多年與許多青春期孩子心靈相通後,深有感觸的。
首先說“尋求關註”。
我覺得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壹起吃、喝、玩就足夠了。
但是,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他們開始尋求關註。
表面上不想被父母管理,但內心希望父母能關註應該關註的地方。
比如,孩子有什麽愛好,有什麽心理活動,有什麽小訴求,父母應該及時發現和關註,讓孩子覺得父母關心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他這個人。
而且“尋求理解”。
中國的父母和老師經常抱怨:“總是讓我理解他們,誰理解我們?”
確實,父母和老師的付出值得理解和肯定。
但青春期的孩子是未成年人,是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的受教育者。
我的壹個理念是“師生之間的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理解可以有時間差”。
父母、老師對孩子的理解要及時,這樣才能更好地溝通; 孩子對大人的理解是事情壹會兒過去,壹會兒過去。
其次是“尋求尊重”。
成績再差的孩子也有自尊心。
例如,有壹個8歲的男孩,非常淘氣,班主任對他很“蠻橫”,總是抓住他的脖子往外拉。
我知道這種情況後,告訴這個男孩,當老師抓住妳脖子上的衣領往外拉時,妳的心有什麽感覺? 他說了——這個詞。
我問他:“妳恨誰? ”我問。 他這樣說。 “恨老師,恨笑我的同學們。
”之所以被怨恨,不是因為被老師拉得很痛,不是因為桌椅倒了,也不是因為文具被撒了,而是因為自尊心受了傷。
總之,父母和老師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接近孩子的心理通道,與孩子產生***鳴,才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有效解決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而不是居高臨下。
王占郡:孩子需要隨和的顧問,我討厭手勢管家。
孩子出生後,父母自然成了他們生活的管家。
父母帶著孩子去學習各種技能,孩子也會向父母炫耀自己的進步,得到父母的肯定。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們會覺得什麽事都不好意思找父母,不再需要離開父母,讓別人來決定。
於是父母面臨著三個選擇。 壹是不讓其做必須管理的事情,結果兩敗俱傷。 二是全面放手,成為所謂的佛系父母,其實是在逃避。 三是調整心態,管家不能成為顧問,從控制變成幫助。
在放手和管教之間,每個家庭都應該取得平衡。
重要的是,無論嚴厲還是寬松,父母都要保持與孩子的感情聯系。
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進行調節。
總的原則是長期放手,時時關懷,偶爾矯正,靜待花開。
《教育家》 )青春期的生理發育給孩子們帶來了“成熟感”。 他們尋求與成人平等的社會地位,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儀式的信任和尊重,目前對孩子的發言權要求非常高。
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溝通中會註意什麽? 關承華:聰明的父母能傾聽孩子的聲音。
中國父母大多習慣自己說,讓孩子聽。
例如,裝修房子、購買家具、電器時,父母如果能和孩子商量,就會非常高興,大人真的把自己當成家裏的壹員。
我現在有個28歲的學生,在國外學習,經常給我心理疏導和情景再現。
她對我說了這樣的話。 ——初中的時候,我在自己的房間裏做作業。 客廳裏,大家都在喝茶聊天。 太掃興了,我開門輕聲說。 “媽媽,妳能小聲壹點嗎? 影響了作業。
”的時候,媽媽的回復是“只是妳的事情很多,這對妳有影響嗎? 妳註意力不集中,應該讓妳在車庫裏寫。
”這件事,以日記的形式被她記錄下來,而且永遠留在心裏,直到今天也無法釋懷。
耀紅(如果說人生有第二次“斷乳期”,那就是青春期。
第壹次生理斷乳,離不開的是孩子; 第二次斷乳,不能放任不管的往往是父母。
在父母眼裏,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
但在青春期孩子眼裏,父母不再是始終依賴、無條件崇拜、揮之不去的人。
這並不意味著妳不愛妳的父母,而是妳的心理成長。
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家庭的重要成員,應該和父母有平等的地位。
首先,家長接受孩子的成長,對“謀求平等地位”感到喜悅和自豪,理解他們“爭奪話語權”的需求,在與孩子發生沖突時,堅決接受、合理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如何應對矛盾
其次,父母要認同孩子的“獨立”,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他們才能嘗試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少犯錯誤,才能真正成長。
他們需要機會獨自面對風雨,家庭必須是青春遠航的港灣,而不是死不放手的韁繩。
最後,父母必須善於示弱。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長大,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壹定會跟不上孩子的腳步。
展示適當的弱點,不僅能滿足孩子的“成熟”,也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責任感。
關鍵詞:社會交往《教育家》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長中特別重要的社會化過程。
在這個時期,他們必須得到團體的認同,在意同伴的看法,但同時他們也極為敏感。
根據現在孩子的特點,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進入健全的社會,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關華:人際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從幼兒園剛加入集體就應該正確引領。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人際交往意識和能力已經有壹定的趨勢。
這時,父母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則。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同事和上司,這給孩子的人際交往埋下了不良的種子,批評別人,推卸責任。
另外,父母應該更多地推動和引導孩子與人交往,而不是讓孩子自我封閉。
另外,我認為手機問題有必要引起父母的重視。 手機很可能成為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障礙。
很多孩子沈迷於手機,與人的交往也通過手機,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往越來越少。
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王占郡:在青春期,壹個孩子要自己決定四項任務——,與眾不同,離開父母,尋找夥伴。
在尋找伴侶的挑戰中,孩子面臨的壓力和仿徨,很多父母都視而不見。
為此,父母必須盡快考慮這些問題,充分理解孩子,提前做好準備。
比如,孩子有什麽愛好? 有什麽特長? 性格有什麽可愛的地方? 妳信心十足嗎? 五歲的時候去餐廳吃飯,妳敢和服務員打招呼嗎? 父母如果不鍛煉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就沒有朋友,也不擅長交往,對孩子說:“不能總是在家。 多交往,大膽點,不要害怕。
不能這樣下去。 今後的工作怎麽辦? “這些話實際上是沒有用的。
孩子的問題不是態度的問題,也不是決心的問題,而是能力的問題。
膽量也是壹種能力。 “不要害怕”的壹句話對孩子沒有實際的幫助。
我女兒小時候很膽小,但三四歲的時候,我有意識地鍛煉了她。
比如在公園裏我口渴了,所以給妳買了礦泉水。
她說:“爸爸,我打不開。
”我說。 “爸爸暫時幫不了妳。 能請那位阿姨打開嗎? ”她看著我,看著別人,非常猶豫。
我鼓勵了她。 “試試看,爸爸能和妳在壹起嗎? ’慢慢地,她逐漸突破了自己,而且我會鼓勵她進行更有挑戰性的交往。
獨生子女很難獲得同輩的交往體驗,父母可以通過家庭交往,給孩子機會,讓孩子盡早掌握與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要對孩子寬容,不要過度幹涉孩子對朋友的選擇。
另外,父母交友對孩子有很強的示範作用,父母人格健康、完美、強大,孩子就容易掌握相應的能力。
《教育家》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隨著月經的急劇變化,心理也會發生微妙而復雜的變化,對異性產生好感。
這時,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 關華:在此,我來說明三個概念。 第壹,青春期是時間段,每個人都必須走路。
大人千萬不要把“青春期”貶義化、標簽化。
其次,青春期現象是生理發育引起的心理變化,促使孩子們采取壹些大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比如鎖上抽屜、關門打電話、對異性產生好感等。
每個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青春期的現象。
第三,青春期問題兒童。 他們在青春期這個節骨眼前絆倒了。 例如,有投胎的孩子、輕癥的孩子、傷害他人的孩子等。 但這壹定是少數。 但是現在很多父母都想把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當成問題,這就盲目地擴大了打擊面。
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的好感,父母和老師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在這個問題上大發脾氣,反而不利於解決問題。
而且,也想提醒父母和老師,壹般來說,越是外向的孩子,比如追著給異性寫筆記,反而沒什麽大問題。
相反,表面上不動聲色,心中暗萌越多,越容易出問題。
總之,父母和老師不要早早就給對異性有好感的孩子貼上“早戀”的標簽,不要過度緊張。
但作為父母,壹定要註意讓孩子掌握底線。
王占郡(因子女“戀愛”而產生問題的家庭,大多具有父母長期不原諒、不說話,子女對“戀愛”很久不了解的特點。
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和害怕,覺得偷偷摸摸,有罪惡感,就會把非常美好的過程投入到非常緊張、痛苦、罪惡的境地。
許多孩子的戀愛是短暫的,並不壹定指向未來。
孩子可能很好奇,但有些父母如果幹預或反對,孩子反而會變得頑固。
為什麽會這樣呢?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決定的意願,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我”的錯誤勝過“妳”的正確。
所以,對孩子的“戀愛”,父母應該引導,而不是禁止,讓“戀愛”成為人生壹件美好的事情,而不是洪水猛獸,趕快和孩子聊這個話題。
我們越尊重孩子,孩子就越慎重地考慮自己行為的得失。
耀紅:壹是早期教育。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還沒有開始戀愛之前,父母和老師就可以和孩子討論愛情,通過別人的故事向孩子傳達正確的戀愛觀,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第二,不要著急打鴨子。
孩子“戀愛”時,盲目的“用棍子打鴛鴦”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父母可以換位思考,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給孩子更多的家庭溫暖和心理支持,並妥善表達自己的擔憂,對孩子進行性知識和自我保護教育,同時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第三,榜樣示範。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行和“三觀”會深刻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在處理異性交往和夫妻關系時,父母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規範。
—結束—
出處《教育家》 2023年4月號第2號,原題《擁抱“破繭成蝶”的青春》
作者|本刊教務老師李香玉王夢茜黃碩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