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個熊,美國人又不是三頭六臂!我們要打它個人仰馬翻,給世界人民看看!”這句話是抗美援朝之前,時任39軍軍長的吳信泉,在壹次會議上的話,這壹年他38歲。說完沒多久就入朝參戰。
果然,如吳信泉所說,美國人不僅不是三頭六臂,反而因為前期判斷失誤,低估了誌願軍的能力,被打得措手不及,本來已經快推進到鴨綠江的戰線迅速反推,美軍為自己的目中無人在這裏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信邪、敢沖敢打的吳信泉帶領軍隊,擔任先頭部隊,每壹次對陣的都是美軍的精銳部隊,在前期,美軍的將領還十分自負,看誌願軍壹副輕蔑的表情,但是,吳信泉很快讓他們為自己的幼稚付出慘重的代價。
也成功扭轉了美軍對誌願軍的看法,始終沖在第壹線的吳信泉帶領39軍,取得很多的勝利,但是39軍打出了四個第壹,完全是實打實硬碰硬打出來的,絕對的殊榮。
這四個第壹,是從第壹次戰役到第四次戰役期間,每次戰役都能拔得頭籌,打出誌願軍的威風。
第壹支擊敗美軍騎兵第壹師的部隊
在美軍決定出軍朝鮮之後,抱著不能輸的態度,派出大量的精銳部隊,其中包括有著開國元勛師稱號的騎兵第壹師,這支從獨立戰爭時期組建就沒有遭遇失敗的軍隊也被派到朝鮮。
到了朝鮮之後,勢如破竹,壹路充當先鋒,攻城掠地,漂亮的戰績壹個接著壹個,麥克阿瑟也憑借這樣的戰績,相信可以回家過節,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吳信泉帶領的39軍以前也有開路先鋒的稱號,這次入朝依然被局於厚望。
入朝後第壹次遭遇戰在雲山,雲山郡的首府不期而遇,本來這裏鎮守的韓國第壹師,但是麥克阿瑟意識到雲山的戰略地位不可丟失,而壹樣因為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誌願軍必須拿下,雙方不可避免的在這裏狹路相逢。
有趣的是,雙方都對對手不了解,美軍以為這裏是朝鮮軍隊,而誌願軍以為是韓國軍隊,直到戰役快結束的時候才發現對方是誌願軍,而誌願軍發現對方是美軍。然而,大事已畢。
和美軍激戰兩晝夜,美軍被完全擊敗,其中死傷1800多人,元氣大傷,號稱不敗的騎兵第壹師不敗神話就此破滅。這壹戰稱為雲山之戰,後來,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還將雲山之戰列為模範戰例,收入《作戰理論入門》壹書。
第壹個反攻進入平壤的軍隊
在取得第壹次戰役勝利之後,誌願軍乘勝追擊,向南方挺進,吳信泉指揮部隊壹路順利推進到平壤城下,面對重大挫折,還沒有反應過來的美軍根本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於是,吳信泉抓住戰機,壹鼓作勢,指揮116師攻破平壤,美軍不得不再次撤退,誌願軍順利收復平壤,此後再也沒有丟失。
第壹支反攻漢城占領總統府的軍隊
有了第壹次第二次戰役的勝利,誌願軍士氣高漲,本著速戰速決的目標,想把美軍驅逐出境,於是乘機發起第三次戰役,目標是奪取漢城,吳信泉和他的部隊再次成為主角。
壹路高歌猛進,順風順手的推進到漢城,完全潰散的美軍依然沒有反應過來,在誌願軍的猛攻之下,漢城被成功攻克,吳信泉帶領部隊占領總統府。這給誌願軍帶來的鼓舞不亞於第壹次大勝利,因為勝利在望。
生擒美軍最多的記錄的部隊
經過壹連串的失敗,美軍已經冷靜下來,不在目中無人,為了扭轉敗勢,於是再次增加兵力,補充裝備,增加供給,伺機反攻,第四次戰役就此打響,相反,誌願軍除了高漲的士氣之外,別的都不太好。
補給線太長,武器裝備的短板日漸明顯,又犯了輕敵的錯誤,最終陷入對峙之中。但是,吳信泉帶領的軍隊,在來勢洶洶的美軍跟前,依然獲得不少戰績。他指揮第117師在向橫城勇猛穿插的作戰中,壹次性殲滅2500余人,生俘美軍800余人,創誌願軍壹次戰鬥生擒美軍人數最多的紀錄。
朝鮮戰爭結束後,吳信泉被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