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開在江濱道上,目的地是君爸小時候生活的故地——馬尾馬限山。
這座小山屹立在馬尾半島,整個山頭都被規劃成了旅遊景區。
十九世紀末期,這裏曾居住著壹批法國船匠。山上原先有個馬江醫院,是壹座典型法式建築,窗戶是六角形的。
從馬限山下來,我們路過了昭忠祠,這是清政府為紀念馬江海戰犧牲的千名海軍官兵而修建的。
馬江海戰,昭忠祠,國榮國恥,皆於此。
2.
車子經過馬尾造船廠的路口,君爺爺念叨:如果能進馬尾廠的大門,能再看看就好了!
退休多年,距離上次廠裏辦的老人節也過去了幾年,君爺爺想再回廠裏看看。
揣著試試看的心,君爸驅車拐到馬尾造船廠的門口。
門前起桿,有壹人騎電動車出廠。
君爺爺眼尖,認出了多年不見的“小”同事,他還沒退休,領著我們進了馬尾廠。
馬尾造船廠早已變成當地的旅遊景點之壹。
如今的馬尾廠還保留壹小部分修船業務,廠內仍有重型機械,出於安全考慮,廠區暫時不接待散客。
這番,我們能進廠參觀,實屬幸運。
3.
壹進馬尾造船廠,只見壹個龍門吊,上面印有logo,形似海浪。圖形是字母M和W的組合,這就是馬尾造船廠的標誌。M、W分別是馬和尾的拼音首字母。
馬尾造船廠的前身,是清政府組建的第壹支海軍機構— —福建船政局。
我們把車停在外國專家樓前。旁邊是壹座輕巧的塔形建築。我很好奇,於是隨手拍下這座白色塔樓。
君爺爺介紹,這座白塔是馬尾廠的老鐘樓。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廠裏的工人就是聽著白塔鐘樓發出的當當聲,上工或下工。
七十年代,馬尾廠啟用了工廠電鈴,敲鐘人下了崗,白塔鐘樓也成了擺設。
走過馬尾廠的辦公樓,壹座座巨型塔吊和龍門吊就呈現眼前。
馬尾廠最大的龍門吊,跨度近百米,能起吊200噸的重物。如今,超大型的龍門吊和造船車間都已搬遷至連江縣粗蘆島。
90年代以前,馬尾廠每建造壹艘大船,總會發生傷亡。有的是被鐵壁上掉下的重物砸中,有的是不小心從高處跌入艙裏。凡此種種的事故,仿佛成了當年各大造船廠的“慣例”。
隨行的老同事說,現在可不敢掉以輕心了,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中國有多個大型造船廠,比馬尾廠有名的不在少數。其中有兩個著名的造船廠和馬尾廠有淵源:壹是大連紅旗造船廠,現已更名為大連造船廠;二是上海江南造船廠。
君爺爺當年在材料科工作,馬尾廠的部分造船材料,如鋼板,就是從遼寧運過來的。
4.
我曾路過馬尾廠,沿途只是壹瞥,並沒有身臨其境感受這巨型塔吊和龍門吊的恢宏氣勢。
當我走進馬尾廠,聽完君爺爺的講解,我才真正感受到馬尾廠厚重的歷史風貌。
故地重遊,興奮的心情都洋溢在君爺爺的臉上。
君爺爺對我說,“妳今天算是來對了,來值了。沒見過這麽大型的造船設備吧?”
我對君爺爺說,:“是啊,我今天來值了。爸,今天到馬尾廠壹遊。對我來說,是感受新奇;對妳來說,是尋找回憶。”
君爺爺笑著點頭。
君爸附和:“這話妳說的真對。”
5.
路過船塢時,有個鐵皮殼上寫著“甲居課”,君爸問君爺爺:“爸,這‘甲居課’是什麽意思?”
君爺爺說不知道,退休久了,有些新詞都沒聽過。
隨行的老同事說,‘甲居課’是沿用日本造船業的說法。甲居是舾裝的意思,課是車間的意思。甲居課就是舾裝車間的意思。
我問道,‘西裝’是什麽環節?那兩字怎麽寫?
君爺爺說,舾字的左邊是舟,右邊是西。舾裝,是造船的最後組裝、內裝環節。
江邊停靠了幾艘馬船(馬尾造船廠的船),碼頭上,壹兩個工人正在繞纜繩。
君爺爺臨江,壹邊掐著手指,壹邊自言自語。
我很好奇,問:“爸,妳在算什麽?”
君爺爺:“今天是初六,我在算潮汐時間。”
“這潮汐是怎麽算出來的?”我又問。
君爺爺:“農歷初壹、十五的潮汐時間是12點,每天有兩次潮汐,壹次在上半天,壹次在下半天。從初壹算起,每增加壹天,潮汐的時間就增加八個字(福州話,壹個字代表5分鐘,八個字就是40分鐘)。今天初六,所以潮汐時間大約就是上、下午的四點。”
原來如此。
江邊停靠著壹艘船,等待修理。
盡管銹跡斑斑,但船身上“馬船”二字的白色噴繪依舊清晰可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