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為什麽只有晚唐,晚明,晚清,卻沒有“晚漢”“晚宋”“晚元”等說法呢?

為什麽只有晚唐,晚明,晚清,卻沒有“晚漢”“晚宋”“晚元”等說法呢?

“唐宋變革”重要表現乃是重商主義興起,資本主義登場,國家放棄了對臣民的身份與人身控制,轉而重視市場、工商業、金融與貨幣所創造的利益。然而,朱元璋建立的“洪武型體制”簡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全國臣民按職業劃分入不同戶籍,如民戶、軍戶、匠戶、竈戶,職業戶壹經劃定,不得自行改業,子孫世代相承;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可脫離原籍地與農業生產,每天的活動範圍控制在壹裏之內;軍民、商人若要出遠門,必須先向官府申請通行證;由於貨幣經濟極不發達,民間交易以米谷、鹽、布為支付手段;政府控制在最小規模,以緊縮的財政、按實物征收的農業稅以及全民配役來維持運轉,無需依賴市場、商業、貨幣與金融,因而,明前期的消費稅、貨幣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用說,這樣的體制跟近代化是背道而馳的。假如明代真的出現了什麽“資本主義萌芽”,那也只有在擺脫了“洪武型體制”之後才能夠“萌芽”。事實上,明代的社會發展,確實表現為逐漸突破“洪武型體制”的過程:漸漸地,社會控制松懈,匠籍制解體(允許匠戶納銀代役),募兵制代替軍戶制,月港開禁,廣州與蕃商開展商舶,海外大量白銀流入,“壹條鞭法”推行開來,人口流動越來頻繁……,如此,才有晚明商品經濟的繁華。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向宋制回歸。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治安提過壹個觀點:“人們在綜觀10世紀—15世紀的歷史之余,常常會有這樣的朦朧感受:明後期與南宋非常相似,萬歷以後很像是對南宋社會狀況的‘跨代連接’。” “跨代連接”的“跨代”,意味著從宋代到晚清,中間隔了元—明前期這麽壹個斷裂、歧出的時段。

其實南宋與晚明的“跨代連接”只是就社會狀況而言,如果從國家財稅、經濟制度的角度來看,晚清才更像是宋朝的“跨代連接”。清王朝的制度,來自朱明體制與女真部族舊制的混合,與宋制幾乎毫無淵源,直至晚清同治年間,才出現“跨代連接”:政府對興辦企業表現出巨大熱情,行政系統內增設了大量經濟部門,沿海口岸積極對外開放,國家將征稅的重點從農業稅轉移到工商稅,財政從緊縮轉向擴張,國債等金融工具受到政府青睞,如此種種近代資本主義興起之時的典型表現,都可以從宋代找到似曾相識的身影。

說到這裏,我想到了壹個有趣的問題:人們在敘述歷史時,常常會使用“晚唐”、“晚明”、“晚清”的說法,卻極少會用“晚宋”。為什麽會這樣?

妳可能會說,“晚明”、“晚清”等,只是時間概念,宋代已有“北宋”、“南宋”之分,“晚宋”究竟是指北宋末還是南宋末,很不明確,所以人們才很少用“晚宋”的說法。

但這壹解釋未免有些簡單了,“晚唐”、“晚明”、“晚清”不僅表示時間,而且表示社會形態。“唐宋變革”始於中晚唐,因而,盛唐與晚唐的社會形態差異很大,盛唐實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坊市制,在晚唐時均已趨於瓦解。早在1950年代,陳寅恪先生已指出:“唐代之史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後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於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於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

晚明與明前期、晚清與清前期,同樣是恍如兩個世界,“資本主義萌芽”只可能出現在晚明而不可能出現在明前期,洋務運動也只能出現在晚清而不可能出現在清前期。兩宋時期則從未出現類似的前後期大轉折,宋代的“資本主義傾向”是壹以貫之的,不存在壹個全然不同於宋前期的“晚宋”,所以,我們不需要使用“晚宋”的概念來描述宋朝的社會變遷。

從這個意義來說,“晚唐”的概念指向“唐宋變革”的啟幕,“晚明”與“晚清”的概念則意味著向“唐宋變革”的近代化方向“回歸”——換言之,明前期與清前期的社會演化已經偏離了“唐宋變革”的方向,因此才需要“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