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屆(1994年):男演員獎:葛優《活著》。
第53屆(2000年):男演員獎: 梁朝偉《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中國香港 )。
第57屆(2004年):最佳女演員獎:《清潔》(Clean)(法國) 張曼玉。
華語電影獲獎名單:
至今唯壹獲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霸王別姬》
1959年,臺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蕩發與聖女》成為第壹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臺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
《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壹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4年《活著》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楊德昌的《壹壹》獲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獲戛納影後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2005年,鞏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壹個擔任戛納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壹種特別關註”單元大獎。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壹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沈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註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宣布,“金馬車獎”授予中國導演賈樟柯(第壹位華人導演獲該獎);臺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奪得最佳導演。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短片“金棕櫚”獎 。
2018年,中國導演魏書鈞短片《延邊少年》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