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中檢驗誤差有60%-70%來自於分析中階段的質量控制不合格。
臨床醫學檢驗作為現代醫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采取先進的設備結合科學檢驗手段對患者血液及體液進行分析,從而對患者病情合理判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臨床醫學檢驗常用指標對於診斷疾病、判斷療效、指導治療及評估預後具有多重臨床價值。隨著血液生化檢驗技術水平的提高,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及特異度均顯著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作為提高檢驗準確性的關鍵環節。
醫學檢驗工作中的誤差大多集中在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後這三個環節當中,因此工作人員想要對檢測誤差進行更好的控制,關鍵就是要從這三個環節入手,嚴格把關,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誤差的發生,為醫生的臨床診斷提供更加準確、科學的依據。
誤差分為:1、系統誤差在工作人員操作檢測儀器的過程中,患者的感官障礙以及儀器由於沒有校正而產生的偏差均會導致檢測誤差的發生,使檢測值偏離真實值,此類誤差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消除,也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予以避免。2、隨機誤差隨機誤差也被稱為是偶然誤差,指的是除系統誤差外剩余部分的誤差。隨機誤差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其觀察值不會出現系統性或方向性的變化,變化的隨機性極強。
減少分析前誤差的方法:我們認為確保送檢能真實反映病情、符合分析要求的標本,拒收不合格標本是提高臨床檢驗中分析前質量的關鍵所在。檢驗人員應與臨床醫護人員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做好拒收不合格標本的工作,減少臨床檢驗中分析前的實驗誤差,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及醫療糾紛的發生。只有保證高質量的標本,才有高質量的檢驗結果,才能為臨床診斷、治療、觀察提供精確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