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論文--外資企業如何應對新會計準則

論文--外資企業如何應對新會計準則

外資企業如何應對新會計準則的影響:摘要:實行新會計準則後,對非貨幣性交易、關聯方交易、固定資產減值等改動較大。但對於外資來講:

由於大多數外資很少在國內涉及非貨幣性交易、關聯方交易和固定資產減值等,所以對外資企業來說,僅僅是報表發生了變動(特別是利潤表全變了)。 2 0 0 6年2月中國頒布了與國際趨同的38項《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以下簡稱“新準則”),並已經於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全面執行。按照中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及中國財政部的計劃,2008年起至2009年,國有企業將全面執行新準則。由於新準則的執行對絕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報表有“潤色”效應,部分外資企業於2007年就開始執行新準則了。2008年,新準則即將在中國企業全面實施,面對新準則的變化,外資企業何以應對? 新準則下的新規則 1.存貨核算發生變化 存貨核算取消了“後進先出”法;生產周期比較長的存貨,其發生的借款費用符合條件的可以資本化;存貨減值準備有新的規定: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以所生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2.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發生變化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本準則規定的成本法核算。”而依原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規定,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的,並且,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情況是很少的。 3.投資性房地產核算有重大變化 投資性房地產是新準則下新規定的壹個概念,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進行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計提折舊和攤銷及提取減值準備;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二者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4.固定資產核算發生重大變化 新準則取消了原固定資產確認的價值標準(即單位價值2000元),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可由企業自行規定,減少了企業對境外報送會計報表時因此而可能帶來的會計調整。

新準則調整了固定資產成本的構成,規定固定資產的預計棄置費用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規定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並處於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後的金額。

新準則改變了固定資產盤盈的會計處理,盤盈的固定資產作為前期會計差錯處理,減少了企業以此作為調節利潤的操作空間。 5.開發費用可以資本化 對於研究開發期間所發生的所有費用,原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均作費用處理,待研究開發成功後,申報相關專利時,對於發生的專利費和律師費等才作為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新準則將企業在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區別對待:對於研究階段發生支出進行費用化處理,但是對於開發階段發生的費用,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前提下,允許資本化。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計量發生重大變化 在原來的準則中,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入的資產,是用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的。這壹規定的初衷主要是為了防止企業利用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創造虛假收益,但這種計量方法和國際慣例不同。這次在公布新準則時,做出了重大的修正: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性實質且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時,換入資產按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基礎,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損益。 7.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 針對通過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操縱利潤的問題,《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準則明確規定,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這也是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性差異之壹。這裏所說的長期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商譽等。 8.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收益 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原會計則將其計入資本公積,新準則改計當期收益;對於實物抵債業務,新準則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按新規定,壹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壹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9.借款費用利息資本化處理有重大變化 新準則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範圍。原準則範圍僅為固定資產。新準則包括固定資產、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

新準則擴大了可予資本化的借款範圍。原準則規定僅為專門借款。新準則包括專門借款和壹般借款。

新準則下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方法有所差別。新準則規定:“專門借款,應當以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後的金額確定。”也就是說,新準則下專門借款利息應該全額資本化。而原準則下專門借款利息是按實際動用額計算的。 10.所得稅核算發生重大變化 新準則中《所得稅》準則變化很大。原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對所得稅會計中的遞延所得稅的核算均采用的是損益表債務法。新所得稅準則中,引入了計稅基礎的概念,要求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遞延所得稅,確認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

暫時性差異包括所有時間性差異,也包括非時間性差異的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與使用稅率的乘積可直接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資產負債表上列示這壹余額能直接反映其對未來的影響。新準則下彌補虧損的會計處理很不相同。原會計準則下虧損彌補前不作會計處理,而新準則下發生虧損時即要求作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理。 11.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 新準則下的企業合並分為兩種情況:同壹控制下企業合並與非同壹控制下企業合並。同壹控制下企業是中國會計準則的特有規定。目前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壹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不壹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新準則對同壹控制下企業合並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不承認公允價值,不確認商譽,以避免利潤操縱。並且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對被合並方,視同在合並以前期間壹直在合並範圍之內,合並利潤表中包括被合並方在合並前及合並後的收入、費用和利潤,對比較報表也應進行相關調整。 12.首次頒布了金融工具準則 有關金融工具方面的準則在我國原有會計準則體系中都還是空白。這次公布的四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分別為《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金融資產轉移準則》、《套期保值準則》、《金融工具列報準則》,這些準則的實施不僅對企業會計人員,對企業管理人員的影響也是廣泛而深刻的。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以前對多數企業來說聞所未聞,現在突然空降,可以想象對企業的沖擊和影響有多大。 13.首次規範了虧損合同的處理 新準則規定,虧損合同相關義務滿足確認條件,確認預計負債。例:丙公司與甲公司簽訂合同,購買100件商品,合同價格每件10000元。市場上同類商品每件為7000元。丙公司購買的商品賣給乙公司,單價為8000元。如丙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應支付違約金為300000元。商品尚未購入。在本例中,丙公司購買商品成本總額為1 0 0 0 0 0 0元,出售給乙公司價格總額為800000元,虧損200000元。合同為虧損合同。如單方面撤銷,支付違約金300000元。丙公司應根據損失200000元與違約金300000元二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200000元。 14.改變了關聯方交易的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準則對利用非公允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手段有兩種:壹是從會計確認和計量的角度盡可能地減少利潤操縱的會計處理空間,將關聯交易帶來的額外收益不確認為收益(原會計準則采用的是這壹方法,將超出部分確認為“資本公積”);二是將關聯交易予以及時、充分地披露,從而使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據此對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及其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進行自我判斷,即對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應作特殊會計確認還是正常確認的問題。

新準則有關關聯方準則的名稱為“關聯方披露”,不研究關聯交易的計量問題,即采用正常確認法,對關聯方交易和非關聯方交易按照同樣的方法確認。國際會計準則第24號(IASNO.24)、美國會計準則第57號(SFASNO.57),及世界多數國家基本上采用這種觀點。這是因為,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和非關聯方之間的交易,二者從權利、義務及法律後果上沒有本質的區別。 企業的對策 1.單位負責人要轉變觀念,重視會計準則的學習 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認為,會計準則只是財會人員的事情,與非財會人員無關。這是壹種非常錯誤的觀念。會計準則是計量企業業績的壹種遊戲規則。如果將企業的經濟活動看作是壹場“牌局”(遊戲、博弈),單位負責人就是“出牌人”,而會計人員充其量只是站在壹旁的“拎包人”,如果“出牌人”不懂“遊戲”規則,這場“牌局”又怎麽能有“贏”的希望呢?所以,單位負責人、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會計準則,深刻領會運用“遊戲規則”。 2.提供有針對性培訓,加強職業判斷 由於新準則變化的內容很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對企業內部受到新準則影響的各個層次(包括財務、非財務、管理層)的員工提供新準則的針對性培訓。培訓的內容,除了會計準則中的基本“遊戲規則”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強對每位員工,尤其是財會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我國原有的會計準則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它是規定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的會計制度。而此次實施的新準則參照的是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以原則為基礎,而不會告訴妳什麽不許做,只要求遵照它的精神去做,即允許財會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做賬,以求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價值。這就要求財會人員有壹個觀念上的轉變,不能太依賴制度上的東西。更多自主判斷的空間,需要在思維上有壹個大的突破。而這不可能壹朝壹夕實現,會有壹個持續的漸進過程。 3 .做好執行新準則前的準備工作,評估新準則的實施對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 由於新準則采納了許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尤其是公允價值的較廣泛應用,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新準則的這些影響做出恰當的評估,是新舊會計準則切換過程中必須首先做好的重要工作。這不僅是對會計報表,而且對企業的經營決策也有重要的影響。

如果決定在執行新準則,則應該有壹個模擬準備時間。企業在做“模擬”賬目和報表方面,要按照自己情況,從現在開始做出壹個時間表,看看是不是現在就開始更改系統,何時開始做模擬賬目。依國外經驗,國外在接軌前壹年的年底肯定要出壹份模擬報表,這樣才可經歷第壹次有什麽重大問題。否則屆時時間就非常緊張。 4.選擇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 新準則對壹些項目的會計處理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如:①資產減值不得轉回,新準則執行前檢查要(能)否轉回;②存貨計價取消後進先出法,原來采用此法的企業需要確定新的會計方針;③企業應將研究費用和開發支出分開核算,開發支出可以計入無形資產;④投資性房地產可選擇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⑤非貨幣性交易需要確定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⑥金融工具中交易性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工具以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作不同處理;長期股權投資單獨處理,不確認股權投資差額;⑦企業合並分為同壹控制與非同壹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前者采用權益結合法,後者用購買法;⑧借款費用資本化範圍擴大,要確定資本化的範圍;等等。 5.調整會計處理流程以適應全新的會計核算體系 新準則對企業可能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全方位的核算規定,與原有會計標準產生較大的差異,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會計報表及其列報等均產生重大變化,企業的會計核算賬戶、內容和部分會計處理流程都需要進行改變,要求企業相應改變財務管理方法,以適應全新的會計核算體系要求;同時,企業需要照新準則體系建立符合自身具體情況的會計核算辦法。 6.進壹步加強企業財務信息系統的管理 企業會計賬戶、報表結構的調整直接導致了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及其有關功能的調整,而且以公允價值計量、減值準備的提取等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支撐,企業需要通過自行開發完善或通過軟件供應商的功能升級來實現功能的轉換。

另外,使用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需要及時反映企業資產變動背後的經營風險,企業需要利用信息系統,建立壹套及時的風險預警系統以支持公允價值的使用。 7.加強稅收核算的基礎工作 新準則將在收入確認、資產計價、公允價值使用、資本化和費用化處理等許多方面與稅收規定產生差異,企業需分析判斷兩者的差異,正確按稅收規定計算納稅 而且需要按照資產負債表觀確認每壹資產與負債的計算基礎,核算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需要加強稅收核算的基礎工作。 8.修訂會計手冊,調整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1)修訂企業的會計手冊,針對復雜的會計業務,制定具體操作指引;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重新設置和調整會計崗位;(2)調整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例如針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建立內部控制。再如,根據實際情況對於資產減值和公允價值的確定建立內部控制等等。(3)財務部門應加強對合同的核算與管理,嚴格控制合同虧損。 9.改變以利潤為核心的預算管理控制體系 新準則的實施對企業預算管理的內外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影響,企業需要重新考慮預算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對企業經營指導的有效性和激勵作用,需要更加關註對現金流、資產質量、經營風險的管理,修訂業績評價指標,使企業由關註利潤表轉變為更加關註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企業以利潤為核心的預算管理控制體系需要進行改變。 10.調整企業決策方式 (1)需要改變投資的管理方式。新準則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按照管理目的分為交易性或準備持有至到期或者持有待售,相應的計量方法也采用公有價值或攤余成本,同時將企業的投資經營風險在會計核算中進行充分地揭示和反映,要求不同的投資品種及投資項目的不同情況要用不同的會計準則來進行規範和核算,增加了職業判斷的難度,對企業的投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 需要相應調整股利分配政策。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資產、負債的分類及部分計價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導致會計報表反映的當期凈利潤及可供分配利潤的指標等發生變化,企業的賬面利潤不僅包括企業自身營運業績的體現,還包括公司以外的環境變化對利潤的影響,即未實現的損益(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部分損益是沒有相應的現金流支撐的,因此,應考慮股利分配政策的內外部因素,相應調整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參考文獻:夏鵬 新企業會計準則出臺: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 [期刊論文] -財會月刊(綜合版)2006(03)劉向東 淺析新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和對企業未來的影響 2007(10)李延梅 淺析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期刊論文] -商場現代化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