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90年前,東北壹起“營川墜龍”事件,同樣引發了世人的關註。
1934年7月,遼寧營口田莊臺壹帶的村莊開始流傳著壹個故事,有人聲稱在田莊臺發現了壹條疑似擱淺的活龍,大夥給它搭涼棚、挑水澆,結果等到幾天的暴雨後,這條龍就消失不見。
而到了8月初期,《盛京時報》提到:7月28日,有目擊者聲稱,壹條龍在營口天空時降時升,還弄壞了三只小船,導致9人死亡。
8月8日,在遼河入海口10公裏的蘆葦叢,村民卻發現了壹具和龍特征壹模壹樣的屍體,長達10米,最終被大夥擡上了岸。
此時東北正是日偽占據期間,偽營口警察署將龍的屍體送到了西海關碼頭的空地,讓眾人參觀,壹時間成為了當地的頭條新聞,大量盛京居民各地趕來,只為了壹睹真龍的風采,最終龍骨被留在了營口壹個師範學校內部。而在接下來的戰亂當中,龍骨最終不見了蹤影。
在數個月內發生的事情,最終也就被人們稱之為“營川墜龍”事件,並且還誕生了不少照片,這在當時也被不少市民爭相購買。
從如今的角度來看,幾張不清晰的照片,並不足以提供那是龍的證據,隨著央視《走近科學》的報道披露,有壹位叫做孫正龍的老人,將自己家保存63年,相傳是當年龍骨的骸骨交給了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進行鑒定,可是研究院卻表示,這不過是放置了壹萬多年的野馬化石而已。
然而除去當年盛京時報的報道,如今不少老人,對“墜龍”卻也表達了肯定的看法,並且表示自己就是當年的目擊者。
比如壹位肖素芹的老人提到,當年9歲的她,被父親放在馬車上,和眾人壹起圍觀壹條奄奄壹息的“活龍”,它的眼睛很大,趴在地上奄奄壹息,不少人認為龍是祥瑞,因此哪怕是平日懶惰的人也十分積極的去挑水。
提供化石的孫正仁也表示,當時的龍,有著碩大的頭部,趴在地上彎彎曲曲,有著十多米長。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麽導致如此多的目擊者呢?
科學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其中比較可信的壹種認為,營川距離入海口不遠,這壹頭村民口中的龍,很有可能是誤入河流的鯨魚類生物,因為有村民回憶,龍“長著七八根長須子,又粗又硬”,這和須鯨等生物的特性差不多。
除此之外,龍在碼頭公開展覽的骸骨,實際上是人們在收集遺骸,用箱子裝訂以後,重新擺放的,這就不難排除,有人骨頭誤認為龍角,從而拼接在頭上的可能。
但是這樣的結論,並不足以解釋當年營口所發生的壹切,而村民的證詞也是言之鑿鑿,這也就成為了壹個暫時還解不開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