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長安”這個名字明明很好聽,為何後來改成了“西安”?是誰改的?

“長安”這個名字明明很好聽,為何後來改成了“西安”?是誰改的?

聊起中國古代史,就免不了要提盛世,壹提盛世,就免不了要提漢唐。漢朝和唐朝的***同特點是國家統壹繁榮、文化昌明、武功強盛、國威遠播,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十分耀眼,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西漢和唐朝的都城,都選擇了長安。

作為西安的古稱,“長安”2字極具歷史底蘊,今天就來聊聊“長安”究竟是怎麽改成“西安”的。首先,長安地區建立都城的歷史不是打漢朝開始的,而是打周朝開始。周文王修建的豐京與周武王修建的鎬京合稱“豐鎬”,豐鎬遺址就位於如今的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內。

奈何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大家漸漸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戰國七雄又打得不可開交,幾百年的分裂後,秦王嬴政終於統壹天下,建立秦朝,昔日的秦國王城鹹陽變成了秦朝的都城,這時候長安只是鹹陽的壹個鄉聚,嬴政曾經把這塊地方封給自己的弟弟成蟜。

成蟜的封號就是“長安君”,這也是“長安”壹名的由來。秦朝比較短命,胡亥登基之後天下漸漸亂了起來,項羽殺到鹹陽城,放了把火把鹹陽燒得亂糟糟,劉邦打敗項羽,考慮到鹹陽這個地方遭破壞太嚴重,而且也不怎麽吉利,就選擇了離鹹陽很近的長安鄉。

劉邦認為“長安”寓意“長治久安”,雖然漢朝的國祚延續不壹定跟這名字有關,但自從劉邦開頭,長安城就成了天下人心中的“天子之地”,王莽篡漢那會曾經短暫地把“長安”改成“常安”,東漢雖然定都洛陽,但歷代皇帝祭祀宗廟還是得跑到長安來。

時間兜兜轉轉過了幾百年,楊堅建立隋朝,他本來打算把都城定在漢長安城,奈何漢長安城已經飽經滄桑,修繕起來非常麻煩。楊堅只好放棄,在漢長安城附近建起壹座新城,取名“大興”,隋朝跟秦朝壹樣短命,但唐高祖李淵不介意這點,他稱帝後,把“大興”改成“長安”。

所以,唐長安城和漢長安城不是完全重合的。唐朝之後,宋朝定都開封,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放棄了長安城,畢竟蒙古壹族本就是從北方崛起的,而且忽必烈南下之前,早有人告訴他“幽燕之地(北京)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

既然北方的大都成了“天子之地”,那忽必烈肯定要削弱長安城作為漢人都城的影響。忽必烈把三兒子忙哥剌封為安西王,叫他去鎮守長安地區,還建起了安西王府,“安西”的意思就是把長安地區作為元朝的西邊來安定。

誰知道後來發生了安西王叛亂,元朝索性把安西國給撤了,改成奉元路。顯然,“奉元”的意思就是要奉元朝為唯壹的正統。只是元朝最終被滅,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稱帝,定都應天府(南京),第二年,朱元璋就把“奉元路”給改成了“西安府”,還修起了西安墻。

“安西”和“西安”看起來意思差不多,細細品味就知道有區別。“安西”更像壹個過程或者壹個動作,“西安”卻是壹個很圓滿的結果,不得不說,朱元璋的漢語水平勝過元朝的皇帝們。這就是“西安”名稱的由來,而且西安的格局也是明朝形成的。

其實在明朝,“西安”差壹點又改回了“長安”。起因是朱元璋盤算著遷都,他和皇太子朱標商量的地點就是古都城長安,長安見證了漢唐盛世,很有王者之都的氣勢風範,朱標不僅把長安大大誇了壹通,還親臨其地考察,打算回來後與父皇定下遷都計劃。

哪知道朱標回南京後就生病去世了,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大受打擊,再也沒心思考慮什麽遷都的事。再後來燕王朱棣奪取了皇位,又把都城遷到了自己的老地盤燕京(北京),清軍入關之後也以北京為都城,自此長安城就沒再作為壹朝國都存在過,也就沒改回原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