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某月,中國音協大提琴學會舉辦了第壹屆“愛琴杯”大提琴比賽。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選手“妳方拉罷我登場”,大提琴優美的樂音在比賽現場繚繞著。透過比賽,既看到了我國大提琴的普及程度,也顯示出我國大提琴教育在各地的水平。
那次比賽,來自長春的壹位大眼睛姑娘在獨奏、重奏中都有上佳表現,最終她的獨奏和中國作品獲得了 C 組兩個第壹名。她的出現,讓諸多評委眼前壹亮。
同年9月,在“首屆中國56個民族青少年藝術人才大賽”上,這個小姑娘以出色的演奏又壹舉奪得少年組金獎。這個大眼睛的小姑娘叫付迎娟。2006 年,付迎娟再次參加了愛琴杯大提琴比賽,結果她再次摘得桂冠,獲得了A 組第壹名。這壹年,她12 歲。賽後不久,付迎娟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娜木拉老師。如今當年的小冠軍已是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初三的學生。
那天,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門前見到了付迎娟和她的媽媽。15 歲的付迎娟身材高挑,少女的稚氣寫在臉上,黑黑的眸子裏盛滿了清澈與單純。
付迎娟的媽媽稱,自打孩子來北京讀書後,她就從單位辦理了退養,陪著孩子來到北京。這種陪讀的現象在中央音樂學院屢見不鮮。
付迎娟很大方,但聲音中不免還有壹絲膽怯。她低低地說,當她第壹次參加“愛琴杯”比賽時很緊張。“那次我準備了很多比賽的曲目,拼命上課、學習,希望取得好成績。”她說在比賽前,她還參加了 劉正談 老師的師生音樂會上,演奏了獨奏《歡樂的牧民》。作為比賽前的壹次熱身,付迎娟的演奏已經引起了很多專業人士的關註。 1998 年,四歲多的付迎娟得到長春電影樂團大提琴首席劉正談老師的啟蒙。四歲多的付迎娟擁著比她還高的大提琴,用黑亮的眼睛盯著劉正談老師的壹舉壹動。壹周後,老師發現她握弓的手法很正確,上手後對弓的平衡程度掌握得也很好,對音樂的節奏感也有著超乎常人的領悟力,劉老師稱這個孩子很有音樂天賦。漸漸地,小迎娟的大提琴已經能夠拉得有模有樣了。迎娟的媽媽覺得,自己兒時的夢想正在孩子身上變成了現實。據迎娟的媽媽稱,之所以讓孩子學習大提琴是有原因的。“我從小就喜歡大提琴和小提琴,因為學小提琴的人太多了,我就讓孩子學習大提琴了,也算冷門。”她介紹說自己是蒙古族,“我老爺是草原的說唱藝人,他自己制作馬頭琴,也會拉馬頭琴。”通過付迎娟媽媽的講述,我不由得暗想:看來付迎娟熱愛音樂還是有壹定淵源的。付迎娟媽媽說起女兒來,臉上全是自豪。她說從來沒有打過孩子,孩子總是很自覺的練琴,在長春,迎娟參加過很多次的比賽都獲得過第壹名,但對在北京愛琴杯比賽獲獎她們最為看重。
付迎娟的媽媽慶幸孩子學琴沒有走彎路,找到的老師都很好。
最初付迎娟拉西洋的東西都偏中國的風格,自打來到音樂學院附中之後,經過娜木拉老師的指點,她在拉西洋古典音樂作品時已經接近西洋作品的風格了。娜木拉老師對付迎娟的評價是:這個孩子特單純,她的樂感好、資質好,挺有發展的。
付迎娟談起小時候學習樂器的點滴,她記得劉老師對她比較嚴格,回家後她感到有些壓力,自己在日記本上流露出不想再學的想法。“小時候練琴有點機械和被動,不是自己主動的想練。”真正熱愛大提琴是進入附中後,練琴有了壹個目標,有了追求的方向。 付迎娟稱很喜歡娜木拉老師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崇拜娜老師的學生田博年。我問付迎娟對將來有何規劃,她略沈思壹下後說,想將來出國留學繼續深造。“畢竟大提琴是西方的樂器,那裏的氛圍更好。”她還表示,家裏人以及那麽多人幫助我,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壹定好好練琴。付迎娟的媽媽聽到她這麽說,壹臉的欣慰。 2010年初央視音樂頻道的《大提琴課堂》,付迎娟和她的同學張舒來到節目與娜木拉老師為觀眾朋友示範演奏了大提琴不同把位的練習。
2010年7月,付迎娟遠赴加拿大開始了為期壹個月的夏令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