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中國的第十八軍是怎樣進軍西藏的?

中國的第十八軍是怎樣進軍西藏的?

西藏屬於高原地區,地理條件很差,而且道路走起來十分艱難,更談不上有寬闊的馬路了。

鑒於西藏這種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所以,保障進藏部隊所需的物資供應,就成了進藏準備最重要的任務,而能否勝利挺進西藏,也取決於後勤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西南局把後勤保障作為了工作重點。

1950年2月8日,西南局召開了壹個後勤保障方面的會議,鄧小平在大會上這樣說道:進軍西藏,主要困難是交通問題。

賀龍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道:運輸問題,要比用兵困難好多倍。地是冰凍的,雪很厚,卡車很難進去,好的卡車壹小時只能走五公裏。修路須有特別工具,路比崖還堅硬,路修不起來,運輸就很難解決。

為了把後勤保障工作做好,西南局、西南軍區按鄧小平、賀龍指示精神,堅決表示:進藏部隊無論需要什麽,只要辦得到的,就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西南局所確定的補給供應原則,鼓足了十八軍戰士的勇氣和信心,也讓他們下定了決心,表示壹定要完成進軍西藏的任務,給祖國和國家壹個交代。

2月中旬,賀龍收到了朱德總司令的來信,朱德在信中就進軍補給工作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購買本地牛羊肉為主食品,購酥油及青稞麥為副食品;購牛運糧,隨軍前進,糧完可吃牛肉;肉食不慣,可用野菜伴肉煮湯,再用茶,吃少量青稞,壹月內可習慣;用現洋(銀元)作夥食費;以絲綢、茶葉等,向藏民換取肉食、糧食;飛機、公路,不斷運送,可壯士氣等。

為了不把進藏的負擔加到人民的頭上,也為了更好地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4月1日,在解決進軍部隊的糧食補給問題上,毛澤東提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壹面進軍,壹面建設的重要方針政策。

毛澤東指出:部隊在進軍的同時,應擔負修路、生產的任務;部隊到達西藏後,仍由中央保障供應,不增加西藏的負擔。

接到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後,西藏工委、十八軍黨委牢記在心中,這條指示成為了進藏部隊後勤保障工作的指導思想,也成為後來在西藏長期的財經工作方針。這壹重要方針也是進軍西藏、經營西藏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藏族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為了把後勤保障的工作落實到實處,西南局、西南軍區采取了積極的行動,進行了壹系列切實有效的安排,他們想方設法去解決進藏物資補給運輸的問題。

首先,他們不惜壹切代價修路,突擊搶修雅安至甘孜600多公裏路段。

在1950年初,通往西藏的公路,只有成都至雅安壹代才可以通行。由雅安到瀘定,國民黨政府時期曾修築過簡易公路,但因年久失修,簡易公路的路基、橋梁大都毀壞,不要說汽車,平常連托運的牛馬也難以通過。

1950年4月初,西南軍區工兵司令員譚善和指揮6個工兵團陸續投入雅(安)甘(孜)公路的施工。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設立了雅甘工程局,統籌修路勘察設計和經費、材料供應工作,並以3000民工參加修建。

經兩個多月的努力,工兵團於6月5日將公路修至康定。原來預計7月通車甘孜,部隊即可向前開進。但適逢夏季,陰雨連綿,二郎山段公路塌方,車輛行駛受阻。

6月下旬,十八軍將在川西剿匪的第五十四師壹六二團調至二郎山地段、第五十三師壹五八團大部調至天全至兩路口地段,擔負公路維修和物資裝卸工作。

7月下旬,暴雨連連,沖毀了飛仙關等8座大橋,使公路運輸完全中斷。支援司令部隨即組織部隊進行緊急搶修。在高山缺氧、氣候寒冷、河水刺骨的條件下,部隊登高山伐木運料,下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打樁架橋,經過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到7月底的時候,完成搶修8座大橋的任務。

在搶修大橋的時候,北路先遣部隊第壹五四團主力和軍工兵營也參加由甘孜向道孚的修路任務。8月25日,雅安至甘孜公路通車。總計開挖土石方27萬立方米,建橋梁195座、涵洞678道。軍工、民工1.5萬人參加施工,傷亡達到650余人。雅甘段公路的打通,為舉行昌都戰役解除了交通上的障礙,是昌都戰役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

在修路的同時,支援司令部著手建設甘孜後勤基地,政委胥光義親自組織運輸工作。在雅安至甘孜沿途設立兵站。三四月份,支援司令部以3個汽車團、3個輜重團(騾馬、膠輪馬車)分段進行運輸。當時汽車僅有200輛,而且很多都破舊不堪。

6月底,西南軍區增撥汽車850輛,其中有從蘇聯進口的新嘎斯車350輛,大大增強了進藏部隊的運輸力量。在雨季道路泥濘、二郎山等地區路基經常塌陷的情況下,汽車部隊經過艱難的行走,完成了規定的運輸任務。

7月中旬,大渡河橋還不能通行,汽車部隊把汽車拆成幾大部件,用橡皮舟托運到對岸,過河之後再組裝起來。短短兩個月內***分解、組裝汽車300余輛,有力地保證了瀘定至甘孜段的汽車運輸。

分解汽車過河時,有兩次運汽車的船脫出滑索沖入激流,汽車部件落入河中,班長陳瑞盤二話沒說,就跳進奔騰的的大渡河裏,用鋼索拴住汽車部件,將其拖拉上岸。

8月下旬公路通車甘孜。為減少畜力運輸,又以壹個工兵團和壹五四團兩個營搶修甘孜至竹慶的馬車路。

9月上旬,馬車路初步建成,當即以3個馬車連和259輛大車向前緊急運輸物資,軍、師負責人乘坐的吉普車也加入了搶運行列。輜重團的2380匹騾馬和藏族群眾的牦牛則擔負竹慶至金沙江畔鄧柯、德格的運輸。

至8月底,從甘孜方向***向前運送物資1.1664萬噸:計被服裝具2515.5噸、食品(幹糧)577.7噸、武器彈藥418.43噸、汽車材料60.7噸、汽車油料7090噸、衛生材料116噸、通信器材84.5噸、工兵器材639.5噸,另有銀元及人民幣183箱以及其他物資162.42噸。

所運到的糧食,除入藏部隊及支援部隊食用外,各地兵站尚有壹批存糧。***支出人民幣7673億元(舊幣),內包括黃金三千兩,銀元26.11931萬元。這些,為進行昌都戰役奠定了堅實的物資基礎。

除了已通公路的地段用汽車、馬車運輸外,還組織了大批牦牛運輸支援進軍。軍前指、先遣部隊和支援司令部的主要領導,以很大精力對玉隆地區大頭人夏克刀登、德格土司降央白姆、康南富商邦達多吉等進行統壹戰線工作,動員藏族上層人士參與支前,組織藏族民工進行牦牛運輸。

張國華於6月底在康定宴請邦達多吉,9月與夏克刀登同行至甘孜,宣傳***產黨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和民族宗教政策,協商動員組織牦牛運輸等事宜。在昌都戰役前後,劉振國除了抓戰時政治工作外,還兼管運輸支前工作,為解放西藏做著積極的努力。

1951年3月初,劉振國與夏克刀登商妥,在玉隆召開附近頭人參加的運輸會議,發動群眾來完成運輸任務,組織牦牛運輸,以保證前方部隊的補給需要。

為加強西康地區的支前工作,西南局指示西藏工委暫時兼管康區部分地方工作,決定張國華、譚冠三和王其梅為西康區黨委委員。

西藏工委、十八軍向折多山以西之甘孜、德格、鄧柯、爐霍、道孚、雅江、巴塘等縣派出軍事代表,在各縣建立運輸支援委員會,開展支前工作。從1950年下半年開始,在甘孜至鄧柯、甘孜至德格、東俄洛至巴塘的三條運輸線上,出現了10萬頭牦牛運輸支援前線的空前盛況。

擔負空中支援進藏任務的西南軍區空運大隊,突破高原空中禁區,在緩解了北路先遣部隊的急需以後,接著又向鄧柯、巴塘等地空投糧食、被服、銀元等物資,總計達6200多公斤,緩解了前方部隊的燃眉之急。

解決運輸補給困難的最後壹個辦法,就是加大部隊人員的攜帶物資的數量。進軍的運輸補給是按人頭逐日計算的。規定戰士除武器裝備外,每人要攜帶10日的糧食,平均負重達35公斤;幹部也要背負10至15公斤左右的糧食。各部隊還要攜帶壹定數量的銀元,壹般由幹部分散背負,以備必要時采購食物救急之用。部隊還購買了壹批牦牛,組成牦牛隊隨軍行動。

第五十二師在康北地區購買9000余頭牦牛,組成5支牦牛運輸隊,隨軍馱運物資。師機關不少幹部、文工隊員都參加了趕牦牛的任務。時任師司令部指導員的田濤帶著30名女同誌組成康藏工作隊,負責趕200頭馱運糧物的牦牛,從甘孜到覺雍走了27天。

高原徒步行軍對女同誌來講就很困難,年輕姑娘們趕著大群野性十足的牦牛走了那麽長的路程,途中所受之艱辛,讓現在的人們難以想象。

兩支先遣部隊到達金沙江邊後,為準備渡江,均自制船只。第壹五四團在由樂山請來的造船工人指導下,在鄧柯僅用壹個多月時間,就建造出可載百人的大木船1只、二三十人的中等木船10只,載壹個班的小船6只。

第壹五七團在巴塘造大小木船23只,大、小牛皮船40只。軍直偵察、工兵兩營也在德格備足渡江所需的牛皮船。這些船只,基本上能保證部隊渡江的需要。

9月上旬,軍後勤部副部長扶廷修奉張國華軍長指示,在竹慶開設後勤指揮所,在海子山、鄧柯、德格等地設立兵站,擔負部隊渡江後的補給任務。南路在東俄洛、雅江、理塘、巴塘等地也設立了兵站。

9月下旬,當參戰部隊從四川向前開進期間,以閻秀峰為主任的川西行署支援委員會和以方升普為主任的西康省支援委員會,積極支援進藏部隊,在沿途開設食宿站、柴草供應站,供應過往部隊所需有關物資。

在中***中央和西南局、西南軍鼎立支持下,十八軍經過日日夜夜的努力,終於在9月份完成了物資、糧食的運輸和儲備,為解放軍挺進西藏以及後來發動昌都戰役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