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和德宏州壹帶,在元代的古書中記載傣族地區還在刻木記事,但明代中葉傣族地區已有造紙業,傣族稱紙為緬紙。
緬紙用纖維較好、較細的構樹皮制成,紙質薄而柔軟、韌性好,主要用於制作高升、孔明燈和書寫佛經。緬紙還用於制作油紙傘,即以紙為傘面,上塗芝麻油,是老人喪葬的必備品,意為老人死後可以借助傘飛向天堂。油紙傘除用來遮風避雨,還具有觀賞價值。現在曼召村已不制作油傘,但在猛遮鎮能購買到。緬紙是寺廟和尚和活佛抄寫經書和學習傣文的必用紙,也是以前抄寫醫藥的必用紙,現在佛寺中和尚學習佛經仍用緬紙。
纖維較粗、木質化多的構樹皮和含雜質較多的紙漿則用來制造紙毯,紙毯顏色較青黑,厚約5毫米,是老人喪葬死後的墊子,也是傣族男孩升和尚必坐的墊子,以前也是墊床的重要材料。
手工紙由於機制的應用、原料資源減少、造紙成本高以及耗薪材大等幾大原因,規模已有所萎縮,主要用於祭祀、衛生用紙、喪葬等。但手工紙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壹道風景線,在旅遊發展的今天,如何將手工紙與市場結合,是壹個有待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