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銘生
吳越爭霸中,伯嚭儼然像壹個“潛伏者”,成為越王勾踐安插在吳國高層中的壹名“特工”,使命似乎是專門顛覆吳王政權的。
說奸臣,人們對秦檜、和珅、李林甫、嚴嵩等名字耳熟能詳,對伯嚭則比較陌生。
伯嚭,經常“入選”中國歷史“十大奸臣榜”。吳王夫差時期,伯嚭官至太宰,權力非常顯赫。但在吳越爭霸中,伯嚭儼然像壹個“潛伏者”,成為越王勾踐安插在吳國高層中的壹名“特工”,使命似乎是專門顛覆吳王政權的。而這壹切,竟然是因為伯嚭的壹次“平常”的受賄。
伯嚭,春秋晚期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是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父親郤宛,是楚王左尹,為人耿直,賢明有能,深受百姓愛戴,因此受人忌恨進讒,被貪婪的楚令尹子常所殺,並株連全族。但伯嚭僥幸逃離。
跑到哪裏安全?這時伯嚭想起吳國,因為那裏有壹個人——伍子胥。
伯嚭和伍子胥並不相識,但是,伍子胥也是楚國逃亡吳國的壹位貴族。基於“同病相憐、同憂相救”的緣由,在壹處盛大晚宴上,伍子胥向吳王闔閭舉薦伯嚭。從此,伯嚭仕途順利,青雲直上。吳王夫差繼位後,伯嚭被任命為太宰。
太宰,乃“萬官之長”。假如沒有吳越戰爭,伯嚭或許依然當高官、食厚祿,壹生享有榮華富貴。但人生無常,因為這場戰役,因為壹次“不起眼”的受賄,伯嚭和吳國的命運從此發生逆轉。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出兵伐越,雙方激戰於夫椒,越軍大敗,不得已,越王勾踐派嫻於辭令的大夫文種,入吳求和。但在伍子胥的反對下,吳王夫差拒絕和談。這時,大夫文種想起伯嚭,認為他貪財好色,而且深得吳王信任,如果用錢財美女“拿下”伯嚭,吳越和談或能搞掂。於是,越國在內宮精選八名美女,備足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讓文種暗中登門拜見伯嚭。
兩國交戰期間,伯嚭私見敵國代表,自然有叛國通敵嫌疑,貴為吳國太宰的伯嚭焉能不知?但是,在八名美女、貴重金璧面前,貪婪、淫邪之心頓時升騰,哪裏還有什麽愛國情懷和做人的良知。結果呢?在越國第二次求和時,伯嚭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力挫伍子胥,說服吳王夫差答應和談。後來,越王勾踐夫婦帶領範蠡等三百人入吳,以作人質。
在春秋時期,交戰國中的壹方臣服或議和,這不算稀罕事。伯嚭撮合吳越兩國罷戰議和, 嚴格而言,也不算賣國,假如點到為止,及時從吳越兩國矛盾中抽身,且以吳國利益為重、做好太宰本分工作,伯嚭後來也不會背負上“奸臣”、“賣國”的惡名。
問題是,越王勾踐不僅想活命、存國,而且更想復仇,滅掉吳國。入吳後的越王勾踐如何在“狼窩”中存活、如何返回越國,伯嚭無疑是他們最後的壹根“救命稻草”。而受賄之後的伯嚭也深知,勾踐壹日不返越國,就有壹日殺身之禍。勾踐壹旦遭遇不測,毫無顧忌的越國臣子,如文種,必定會將他受賄的事完全抖摟出來,如此,他必定會被扣上賣國通敵的罪名而死無葬身之地。
此時的伯嚭心有“苦衷”,因為壹次次受賄,自己已上越國的“賊船”下不來了,且與越國利益綁定,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想當初,伯嚭敢於受賄,“底線”就是幫襯吳越議和,除此之外,恐怕並未想“賣身”給越國。但是,受賄原本就是壹條不歸路,無論妳怎麽做,那都是死路壹條,無法善終。
為了自保自救,伯嚭只能在“賣國”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他又錯走兩步昏招:壹是千方百計美言贊譽越王勾踐對吳王夫差的“忠”和“順”,說服夫差釋放勾踐歸國。二是除掉伍子胥。因為伍子胥的存在,無疑是壹個巨大的威脅,他貪賄通敵的行為,壹旦被伍子胥掌握,那就是伯嚭的末日。最終,伯嚭的這兩個願望也都實現了:越王勾踐回國,伍子胥被逼自刎。
在伯嚭的助力下,越王勾踐撿得壹條性命回國後,壹方面,勾踐以文種治國政,以範蠡治軍旅,自己則臥薪嘗膽……這樣,經過“十年生聚”,越國實力大增。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再次率師伐吳,吳敗亡國, 夫差自殺。
越國反敗為勝,滅吳雪恥,伯嚭絕對是第壹“功臣”,但他的結局是什麽呢?史載,越王勾踐攻入姑蘇城,占據吳王舊宮,百官朝賀,而伯嚭也在朝列中,自以為以前曾於勾踐有周全照顧之功,因此面有得色。結果呢?勾踐卻下令誅殺了伯嚭,罪名是“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賂。”伯嚭就這樣被殺。(作者系山東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