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五嶽歸不看山,意思是五嶽是我國山裏最美的。從五嶽回後,其他的山都不要看了。黃山歸不看嶽,意思是黃山比五嶽更美麗,從黃山回,五嶽也不要看了。這是對黃山的贊美。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擴展資料:
黃山的地質地貌
黃山經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擡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構。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壹。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垂直節理發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巖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巖22處、洞7處、關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黃山集八億年地質史於壹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遺跡於壹體,兼有花崗巖造型石、花崗巖洞室、泉潭溪瀑等豐富而典型的地質景觀。前山巖體節理稀疏,多球狀風化;後山巖體節理稠密,多柱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