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二則》是毛澤東同誌寫的兩篇戰地報道。主要內容是為了及時準確向全國人民播報前線戰況,同時更是為了鼓舞士氣激發鬥誌,增強革命的必勝信念。兩則消息分別於1949年4月22日和24日刊載《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消息二則內容概述:
第壹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這則消息正文壹***是五句話,第壹句是導語,交代了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第二句交代作戰的主要地域,第三句寫戰況,第四句插入描寫,具體展現戰場情景,第五句表現人民解放軍的戰鬥意誌和戰鬥目標。
第二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全面報道渡江戰役第壹階段的情況,反映了這壹偉大戰役的磅礴氣勢,表現出恢宏的氣度。報道了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時間、地點和戰況,指出了戰局的發展趨勢,分析了敵敗我勝的原因。
消息二則的歷史背景: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仍然負隅頑抗,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毛澤東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20日子夜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夜,毛澤東撰寫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22日2時,新華社全文播發了《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報道了我軍萬船齊發、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的戰況。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消息二則的課文主題
第壹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這則消息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道了我軍勝利渡江的事實,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銳不可當,也從側面反映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心渙散、毫無鬥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本文通過全面報道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指揮才能,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壹心、同仇敵愾、所向無敵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消息二則》選自《毛澤東新聞作品集》,屬於新聞文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用詞語考點: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當,抵擋。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爛了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文中指解放軍攻勢淩厲,不可阻擋。
擊潰:打垮,打散。
業已:已經。
“沖破”與“突破” 詞義有所區別,“沖破”指打破某種狀態、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力向壹點進攻或反攻,打開 缺口,因此“沖破敵陣”“突破安慶、蕪湖線”“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都運用得很準確。
東面防線經過整天激戰,敵軍壹部分被殲滅,另壹部分被擊潰,作者不是壹概說“殲滅”,或者壹概說“擊潰”,而是說“我已殲滅及擊潰壹切抵抗之敵”。
常考問題歸納總結:
文章開頭部分的名稱是什麽?有什麽作用?
答: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地點和時間,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導語中括號中的“不含”壹詞能否去掉?為什麽?
?答: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說明九江並不在人民解放軍渡江區域內,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此種情況,壹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壹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這句話運用了什麽表達方式?有什麽作用?
答:這句話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軍取得勝利的原因,突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本質,使新聞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壹天”句中的“ 不料”壹詞有什麽作用?
答:“不料”是沒有想到,沒有預料到的意思。起轉折作用,嘲諷了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穩固性,從側面表現出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也自然地過渡到對東路軍的敘述。
為表現我軍的英勇善戰,此處作者運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有何作用?
答:“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這些動詞鏗鏘有力,表現了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節節勝利,所向無敵的氣勢。
圖片來源於網絡